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

更新时间:2018-03-02 浏览次数:45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运用与积累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化(róng)      育(yùn)        然(biān)     农(yán) B . (shù)       发(méng)       芳(fěi)      销声迹(nì) C . 草(shuāi)     草长飞(yīng)   见(kuī)      度(wěi) D . 风雪途(zhài)  害(qīn)        温(yì)       据(shù)
  • 2. (2022八下·重庆期中) 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 3. 选词填空:                
    1. (1)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______ , 动物的养育往来。(    )
      A . 发荣 B . 荣枯 C . 枯落
    2. (2)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得多。(    )
      A . 灵活 B . 灵敏 C . 机灵 D . 生动
  • 4. 对下面的病句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

  • 5.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 . 说明    拟人    比喻 B . 叙述    拟人    比喻 C . 描写    对偶    拟人 D . 抒情    比喻    拟人
  • 6.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 .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 .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 . 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 .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8.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 . 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 .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 .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1)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何种说明方法?
    2. (2)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 (3) 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比北京来的得早,对吗?为什么?
    4. (4) 画“【】”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的?
    5. (5) 指出这下面诗句表现了哪种物候现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二、综合提升
  • 10. 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
    1. (1) 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2. (2) 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

      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

    3. (3) 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 (4) 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
三、拓展延伸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 (3) 第③段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 (4)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

    5. (5)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