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材料二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三 此辈(注:华商和商人)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吝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
材料一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派使团来访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一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
材料三 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由一些殖民者组成的英国贸易公司通常拥有政府授予的贸易特权,英国女王甚至授予大海盗德雷克以骑士称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代中国落伍就是在国人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悄悄的走向没落。品味、思索这段历史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镜、知古预今,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材料一:马戛尔尼来了,不远万里,带着希望漂洋过海而来,马戛尔尼走了,带着万分的沮丧黯然而去。因为乾隆帝拒绝了英使的要求。因为他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也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机遇。
材料二:康熙视察书苏州之后认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多,他敦促当地官员努力纠正这种社会现象。雍正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统治者的这种认识使中国失去社会转型的大好时机,沿着农耕文明的轨道缓慢前行。
材料三:为巩固统治,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在晚明短暂辉煌后,走向没落,被西方彻底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