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16-11-24 浏览次数:2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为了避免发生水纠份,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1. (1) 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分水木刻,在哈尼语中称“欧斗斗”,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 B . 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决定水量大小,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了美的形式。 C . 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上面所刻的不同宽度、不同数量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田地得到充足的灌溉。 D . 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B . 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技术美”这一名词,但哈尼人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价值。 C . 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多少。 D . 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为基准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个人、户、村一般难以完成,需要联合担此重任。 B . 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与完善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合哈尼人群体的共同利益诉求。 C . 哈尼人分木制经过代代相传,凝聚了生产技术与人的情感,渐渐使人们在使用中获得了愉悦与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D . 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只有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才能够表现出技术美的形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
  • 2.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止过目不忘,尤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

    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迂中书舍人。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 .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 .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 .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 . 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 .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 . 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 . 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D . 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②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 3.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宋]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诗人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 (1) 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2. (2) 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 4.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①《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大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5.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晨读材料默写

    ①水行莫如用舟,

    ②实现中国梦,……是乌云苏拉侬、杜丽群等亿万同胞的共同心愿。

    ③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6.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绿染戈壁

    梁衡

        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树,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农牧民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他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阿房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摘编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相关链接:①长夫人等(指后勤人员)不得在外砍柴。但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林及果木树,概不准砍。(左宗棠《楚军营制》)②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如践食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即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左宗棠《楚军营制》)③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左宗棠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而同治皇帝又急召他赴西北平叛。可见左宗棠当时在清廷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 B . 左宗棠原本志在“穷则独善其身”,躬耕陇亩,种田教书,却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赶赴西北以“达则兼济天下”。 C . 左宗棠被朝廷差遣到西北,却发现那里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在其他很多方面成就也都不凡。 D . 左宗棠最初下令种树,只是为了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哪里会想到树木成林,绵延成片,泽被后世。 E . 自古以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但左宗棠却在用兵时极力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显现出其远见卓识与人文情怀。
    2. (2) 本文开头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 (3) 文中说“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左公“兴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左公种树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泽被后世,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文字运用
  • 7.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__________ , 生生不息。

    ②培养民族道德情操当然林从儿童抓起,但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单纯的说教是没有用的,__________才是根本。

    ③在进入20世纪之前,民族音乐长期以来主要以__________的模式,在民间、宫廷、宗教和文人群体中传承。

    A . 薪尽火传    言传身教    口传心授 B . 薪尽火传    口传心授     言传身教 C . 口传心授    薪尽火传    言传身教 D . 口传心授    言传身教     薪尽火传
  • 8.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2015年,残雪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她的作品的影响终于在海外全面的铺开了,她一下子就得到了三个知名度很高的国际文学奖的提名。 B . 目前,环境气象中心已经针对全国范围内往年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分布特征,影响时段等作相关统计分析,同时还在着字研究光化学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 C . 昆明缘分国际旅行社在购物店因炎灾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依然将其列入行程,构成误导旅游者、虚假宣传行为,须赔偿游客4996元,罚款1万元。 D . 宿迁市发布了《宿迁文明20条》,这20条文明建议都与日常生活细节有关,也正因宿迁市发布的文明规则于细化,它在舆论场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 9.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一句是(    )

        城镇人口每增加1亿,相对应的废水排放量要增加10亿吨,垃圾排放量要增加900万吨。___________。所以说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实现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短板和瓶颈。

    A . 目前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而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中、势必面临新的环境挑战。 B . 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势必面临新的环境挑战,而目前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 C . 虽然面临新的环境挑战,但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仍然在不断推进中,可是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 D . 因为我国环境治理能力与问题相比还是偏弱,加上新的环境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推进就变得困难重重。
  • 10.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下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何以汝为见 C . ①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君何以知燕王 D . 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11.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①虞常果(拉出)张胜  ②(拿起)佩刀自刎  ③(延请)赵使者蔺相如  ④相如(调转)车避匿⑤左右欲(带着)相如去  ⑥秦贪、(依仗)其强  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 ⑧方欲(打发)使送武等

    A . ①②⑤ B . ②④⑧ C . ①③⑦ D . ②⑥⑧
  • 12.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大将军邓骘其才     ②妙尽璇玑之 B . ①单于其节           ②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 C . ①武能纺缴           ②左右欲相如 D . ①且庸人尚之         ②秦王恐其
  • 13.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划线词的用法相同一项是(    )

    A . ①相如持璧却立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B . ①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②即患秦兵 C . ①验之事,合契若神   ②武始元门年春至京师 D . ①以勇气闻诸侯       ②臣头今与壁俱碎柱矣
  • 14.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青少年购买服装鞋帽时的影响源与他们对怪异装扮的态度的关系

    对怪异装扮的态度

    购买服装鞋帽时的影响源

    自己

    家长

    同学

    广告

    流行的潮流

    看不惯

    40.5

    43.8

    4.7

    4.8

    6.3

    很想模仿

    37.2

    18.2

    7.0

    4.1

    33.5

    无所谓

    46.8

    31.3

    6.1

    3.4

    12.4

    商品化

    44.6

    33.5

    5.8

    3.8

    12.2

    注:表中数字为百分比。

        根据图表可知,流行的潮流对青少年服装鞋帽的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比广告的作用大,尤其对于那些①的青少年来说,流行的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然而,就整个青少年群体来看,他们对于服装鞋帽的授受程度主要影响源是②,其次是③,这体现了青少年群体④的特点。

  • 15.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根据所给材料,概括“电子公民”的6个特点。要求:①内容贴切,表述简洁;②每个特点不超过10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从当年的“周老虎”“郭美美”到今天的“表叔”“房姐”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从网上爆出线索、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参与,形成“蚁群效应”,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网民们往往转发,分享和评论等方式,完成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甚至左右了一个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网民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了自身的公民性,标志着“电子公民”的出现,并引起了各级政府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从国务院总理到村干部,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现象。当然,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盲听盲信等情况。“电子公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以渐进式的姿态步入公民社会。

五、作文
  • 16.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座左铭)》,是中国人修身传统的具体体现。座右铭中,有的是官箴 ,提醒官者以廉自警、就正有道;有的是劝学,鞭策为学者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的座右铭是刻于三味书屋课桌上的“早”;毛泽东青年时期以“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为座右铭。

        吉鸿昌的座右铭是烧制在饭碗上的“做官即不许发财”;徐悲鸿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叶挺的座右铭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柴泽俊的座右铭是“守得清寡、耐得寂寞、勤奋耕耘、默默奉献”;黄旭华的座右铭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