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天津市五区县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6-12-03 浏览次数:57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关于环境、能源和材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B . 在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风力发电站,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 铁质器具表面刷漆或将其置于干燥处保存,均能有效减缓铁的锈蚀
  • 2. 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B . 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气发生加成反应 C . 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红色 D . 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色
  • 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煤是工业上获得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的重要来源物质 B . 海水提溴、海带提碘的过程均不涉及化学变化 C . 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金属铝做还原剂 D . 通过催化重整,可从石油中获取环状烃
  • 4. 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 ,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 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 .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 . 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D . 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D2、T2属于同位素 B . 氯水、氨水、王水是混合物,水银、水玻璃是纯净物 C .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D . 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Cl2、CH3CH2OH不是电解质
  • 6.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 B . 煤的液化、气化和煤的干馏 C . 漂白的草帽久置于空气中变黄 D . 石油的分馏和海水蒸馏
  • 7.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 .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C . 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D .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
  • 8. 下列单质或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明矾溶于水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B . 植物油分子中有碳碳双键,与H2加成后可以得到人造脂肪 C . 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D . Fe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9. 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中的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 .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 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 . 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
  • 10. 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是(括号内物质为少量杂质)(    )
    A . 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B .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 . 溴苯(溴):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D .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 11.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 12. 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
    A .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 B . 0.1mol CH3CH2OH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2 C .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 . 乙醇的沸点(78.5℃)比乙烷(﹣88.6℃)的高出许多
  • 13.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 C . 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热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 . 金属钠着火时,用干燥的沙土覆盖灭火
  • 14. 三聚氰胺(结构式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阻燃剂、水泥减水剂和高分子合成等领域.一些不法分子却往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制品的含氮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聚氰胺是一种蛋白质 B . 三聚氰胺是高分子化合物 C . 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 . 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
  • 15. 氯化银在溶液中有极微量的电离:AgCl(s)⇌Ag+(aq)+Cl(aq).不能说明该电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Ag+的浓度不再改变 B . Ag+的生成速率和Ag+、Cl结合生成AgCl的速率相等 C . AgCl的质量不再减少 D . Ag+与Cl的物质的量比为1:1
  •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颜色反应,该过程为物理变化 B .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 .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 D .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 17.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 . 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制的溶液无影响 C .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 . 测定中和反应的中和热时,保温效果越好,测定误差越小
  • 18.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 酸性:HClO>H2SO4 B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 . SiO2可以和NaOH溶液及HF溶液反应,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D . SO2使溴水褪色,SO2具有漂白性
  • 19. (2016·万载模拟)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金属性:Y>Z B . 氢化物的沸点:X>W C . 离子的还原性:X>W D . 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 20.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 . 反应4~6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 .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 . 反应在第2 min到第4 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二、<b >非选择题</b>
  • 21.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B

    D

    E

    F

    C

    G

    H

    1. (1) 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填名称).
    2. (2) 比较D、G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3. (3) 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4. (4) D、E、G、H四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
    5. (5) A、D两种元素构成的两种烃X和Y,X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Y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①X的结构简式

      ②Y与浓硫酸与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

  • 22. 煅烧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的反应为:4FeS2+11O2 2Fe2O3+8SO2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可用哪些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2. (2) 某时刻时测得,生成SO2的速率为0.64mol/(L•s),则氧气减少的速率为 mol/(L•s).
    3. (3) 该工业生产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
  • 23. 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会随即对准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处理.
    1. (1) 制取氯乙烷 (CH3CH2Cl)的最好的方法是

      a.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烷与氯化氢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2. (2) 写出所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 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图:

    1. (1) 写出步骤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2. (2) 下列有关高炉炼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高炉的高度可以提高CO的利用率

      b.三个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c.从高炉炉顶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利用的CO气体

      d.只有步骤②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25. 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两人均使用相同镁片与铝片作电极,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mol/L 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1) 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 (2) 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负极:

      总反应:

    3. (3) 如果甲、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 (4) 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填写字母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上述实验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做法是“不可靠”的.

  • 26. 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利用了而放出热量.
  • 27.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还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图:

    1. (1) Na2SO3溶液在空气中存放,容易被氧化成(填化学式).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
    2. (2) 操作X的名称为
    3. (3) 通入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Na2SO3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 , 这样做的目的是
  • 28. 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碘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

    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反应中有5mole转移,则生成碘是 mol.
    2. (2) 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为以下几步:

      ①IO3+SO32→IO2+SO42(慢)

      ②IO2+SO32→IO+SO42(快)

      ③IO+SO32→I+SO42(快)

      ④5I+6H++IO3→3I2+3H2O(快)

      ⑤I2+SO32+H2O→2I+SO42+2H2(快)

      由上述条件推测,此反应的总的反应速率由第步反应决定(填序号).

    3. (3) 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须在离子消耗完时,蓝色现象才会产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