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5 改变世界的机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11.5 改变世界的机械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2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下·阜阳期末) 如图所示,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拉到顶端A,若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ηBC , 则沿斜面的拉力F1、F2的大小关系是(   )

    A . F1<F2 B . F1=F2 C . F1>F2 D . 不能确定
  • 2.

    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测得图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

    A . 若物重为1N,则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0.8N B . 若斜面长度为1m,则斜面的高度为0.8m C . 若拉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提升重物 D . 若拉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克服摩擦力
  • 3. 骑自行车上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 . 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 . 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D . 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 4.

    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木块时,不要求匀速 B . 斜面的倾斜程度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 C . 物体的重力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 D . 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沿斜面所用的拉力越小
  • 5. (2016九·市南月考)

    斜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箱子A,通过定滑轮与重60N的重物B相连,在3s内物体A沿斜面匀速向上滑动了1.5m,此重物B落地,箱子A又经过0.2s向前滑动了20cm停下来.若斜面长5米,高1.5米,忽略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箱子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60牛 B . 在箱子滑动过程中重物B共对箱子做了90焦的功 C . 重物B对箱子A做功的功率是30瓦 D . 物体B机械能不守恒,斜面效率为50%
  • 6.

    在斜面上拉一个重4.5N的物体到高处,沿斜面上的拉力为1.8N,斜面长s=1.2m,高h=0.3m.则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和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 . 2.16J   37.5% B . 5.4J         62.5% C . 1.35J   62.5%   D . 1.35J     37.5%
  • 7. 斜面长10米,高2米,机械效率80%,将一重为400牛的物体沿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

    A . 180牛 B . 100牛 C . 80牛 D . 20牛
  • 8.

    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600N的力沿着4m长的斜面,将重1200N的油桶匀速推到高1.5m的车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斜面是为了省功 B . 工人师傅做功900J C . 油桶在斜面滚动的摩擦力为600N D . 把油桶滚上去而不是推上去,是为了提高斜面机械效率
  • 9. (2017九上·吴中期中)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猜想A:可能与悬挂重物位置有关,猜想B: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此设计了以下三个方案:(1)在A处悬挂质量不同的钩码,(2)在A、B两处悬挂质量不同的钩码(3)在A、B两处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方案能探究猜想A B . (2)方案能探究猜想B C . (3)方案能探究猜想A D . (3)方案能探究猜想B
  • 10. 在一个高为h、长为L的斜面上,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把重为G的木块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如果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则木块和斜面间的摩擦力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 F(1﹣η)  B . C . D .
  • 11.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可能与悬挂重物位置有关;猜想2:可能与物重有关.随后,他在A处悬挂二个钩码测出机械效率η1 , 在B处悬挂一个钩码测出机械效率η2 , 并重复多次,均发现η1>η2 , 由此,他(  )

    A . 只能验证猜想1 B . 只能验证猜想2 C .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 15.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



    1. (1) 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 , 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 , 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   .(用用已知或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 (2) 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 ,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大于/等于/小于)F1 , 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 (大于/等于/小于)第一次做的功,杠杆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2 , 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 (最大/最小/三次相等).

    4. (4) 本实验中,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