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三十四中八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16-12-03 浏览次数:10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东莞月考)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 2. (2023·郴州模拟) 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 B . 商业大厦 C . 蓝天 D . 飞行的白云
  • 3. (2017八下·潮阳期末)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 . 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 . 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 . 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 4. (2015八上·东营期末)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像一定是实像,像可能比物体大 B . 人在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是变低了的虚像 C .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人向平面镜靠近,人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变大 D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5. (2019八上·永定月考) 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ρ>ρ>ρ

    A . 铜球 B . 铁球 C . 铝球 D . 不能确定
  • 6. (2019九下·湛江月考)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 7. (2022八上·宜兴月考) 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 8. (2015八上·东营期末) (多选)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  )
    A . 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 . 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C . 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D .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明亮的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
  • 9. (2015八上·东营期末) (多选)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质的密度最大 B . 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 . c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 D . 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 10. (2015八上·东营期末) 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 . 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 .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 .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 19. (2022八上·池州期末)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的圆心O,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发射和折射,请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 20. (2015八上·东营期末)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7

    98

    1. (1)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 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
    2. (2)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液面上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 (3) 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 (4) 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
    5. (5) 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
    6. (6) 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7. (7) 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8. (8)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9. (9) 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选填“酒精”或“煤油”).
  • 21. (2015八上·东营期末)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 由图a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2. (2) 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上.
    3. (3) 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c所示,按(1)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4. (4) 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填“大”或“小”).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是的(填“倒立”或“正立”).
    5. (5) 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透镜,在光屏和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屏向(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像(填“实”或“虚”).
  • 22. (2015八上·东营期末)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操作如下:


    1.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 (2) 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了一只烧杯,按图b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 (3) 矿石的密度是 kg/m3 , 从图b中A到B的操作过程中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它的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四、计算题
  • 23. (2022八上·社旗期中) “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 (1) 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 (2) 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 (3)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 24. (2016九上·寮步期中) 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 (1) 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 (2) 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