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9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8高一下·陆川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今中外,高举某种远大理想以改造社会的方案可谓不绝如缕 , 然而理想常常是越崇高越不容易实现,甚至变成从潘多拉魔盒中出来的妖怪。

    ②好的课堂,一定是教师引领,学生投入,这样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学风。

    ③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周围的人的一些不经之谈根本不会改变他的意见,也不会影响他的情绪。

    ④接下来,孝子们就敛声屛气 , 等待舅娘家的质询了。在这种情况下,娘家的人总要提点意见,向孝子们发难。

    ⑤在百无聊赖中,他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对他来说都一样。

    ⑥我们总是对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有很多不满,但我们是否深刻反省过自己乱扔垃圾、横穿马路、随意插队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A . ②③⑥ B . ①③⑤ C . ①④⑥ D . ③④⑤
  • 2. (2018高一下·陆川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 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 .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 3. (2018高一下·广西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①______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②______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③______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④______离“贤”更近一步。⑤______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⑥______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A

    不仅

    只要

    无论

    /

    B

    不但

    只要

    /

    如果

    C

    不仅

    而且

    只有

    才能

    /

    D

    /

    如果

    就能

    如果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现代文阅读
  • 4. (2018高一下·广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

    1. (1) 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牢笼”原指关鸟兽的器具,现比喻约束、限制人的事物或骗人的圈套;也指约束,限制。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 .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 .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 (2) 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C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D .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 .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 .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 5. (2018高一下·广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菜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顶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 B . 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的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 C .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 D . 小说中的那个微胖的女人有一定的修养,她的神态感染了长命;她与女儿的对话,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女儿,也给长命以启发与激励。
    2. (2) 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6. (2018高一下·广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李舒亚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人脑就像豆腐一样,很软,一捏就坏了。里面集中了人体20%的血液,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非常复杂。”王忠诚上大学时解剖课曾考满分,可学习脑神经外科还是明显感到有难度。“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

    那时,学习科研条件艰苦。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他和同事们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翻译材料进行摸索。一年后,王忠诚首次为脑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获得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当时,中国能初步掌握的脑部疾病诊断办法是气体造影,这种方法有2%~3%的危险性,且病人要承受头疼欲裂巨大的痛苦。此时,国外已有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危险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为此,整整一个夏天,王忠诚和同伴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又经多年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他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这本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标志,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然而,由于那时隔离防护措施较差,王忠诚长期几乎是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他的白血球数降至3000多,不及正常人的一半。为此,他特别怕感冒发烧,曾先后八次患肺炎,两次险些丧命。可他说:“豁出去了!外国人能做,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出来。”自此,数不清的病人受益。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

        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对脑部造影和手术台,会不会觉得乏味?王忠诚说:“人的情况太复杂,每个病例都不一样,都是全新的挑战。每天都在进步。”

        20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王忠诚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经过十几年的公关,王忠诚终于循序渐进地突破了这个禁区。1995年11月,他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了题为《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所谓“好医生”,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尽可能少犯错。”尽管手术死亡率已经是全世界最低,但王忠诚仍然说,人的实际情况太复杂,每个案例都不尽相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即使非常小心有时也难免出错。说起从事一生的事业,王忠诚皱着眉说:“当医生太不容易了,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所以,他总是告诫学生:“下诊断永远别说百分之百。”

        “病人也对我们的成长做出很大贡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手术后,王忠诚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

        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又以王忠诚上大学时满分的成绩作衬托,突出了学习脑外科的难度。 B . 气体造影诊断脑部疾病的高风险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促使王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同伴不畏艰难地进行研究和实验。 C . 文本以王忠诚院士在国际上获得的巨大声誉和崇高荣誉,从正面表现出他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D . 文本在叙述王忠诚向手术禁区“脑干”进行探索时,用“循序渐进”一词,体现了他在突破这个禁区时严谨的科学态度。
    2.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 . 王忠诚在研究脑血管造影技术时,长期几乎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曾整整一个夏天都呆在研究室内,这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和专注忘我。 B . 王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手术台上,经历过各种复杂手术,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因而被称为“万颅之魂”。 C . 王忠诚是一个兼顾实践和理论的医学专家,他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又参与医学研讨,著书立说。 D . 王忠诚的《脑血管造影术》不仅缩小了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 . 本文在叙述王忠诚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有详有略,各有侧重,既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又突出了他的一些重大贡献。
    3. (3) 结合文本中王忠诚的成长经历,分析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条件。
三、文言文阅读
  • 7. (2018高一下·陆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 .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 .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 .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 . “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C . 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 . 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 . 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 . 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 . 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诗歌鉴赏
  • 8. (2018高一下·陆川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官赋:官家的赋税。经年:一整年。柴荆:柴门。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 .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 .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9. (2018高一下·陆川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说资质、禀赋没有什么不同,借助外物(比如: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句子是“,善假于物也。”
    2. (2) 《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3. (3)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好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