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A卷)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8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16高三·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潮学说、不同的历史时代或社会制度在不同情况下对“正义”的具体界定往往千差万别,但大多数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会形成一种规范性的伦理共识,它被视为最基本的“正义感”,其基本内容是“不可坑人害人”。任何人都不愿意自己受到别人的伤害,特别是有意的坑害,这一点可以说构成了所谓“人性逻辑”的一条基本公理;而当人们结成伙伴关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只有把同伴也当成与自己一样的“人”来对待,即所谓“爱人如己”,不去坑害他们,才能维持彼此间的和谐关系和生存发展。

        大多数人正是基于这种质朴简单的日常体验,才形成了“正义感”,以致任何拥有“正义感”的人,如果发现其他人从事了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所谓的“义愤”,想要阻止或惩罚作恶者以保护受害者;而如果他们察觉到自己从事了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也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所谓的“悔恨”,敢于坦白认错、接受惩罚,并对受害者做出补偿。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够做到“不坑害人”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是守住了“正义”底线的正直之人;而如果他们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爱人助人”,则会因此被看成是具有了优秀“德性”的高尚之人。当前人类社会十分推崇的“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也是植根于这种“不坑害人”的“正义感”之中的,只不过将后者进一步提升到了每个人都拥有的“正当权益”的层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两千年前的孔孟虽然没有形成“尊重人权”的现代观念,但作为关注伦理问题的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提倡的“仁义”观念已经清晰地包含着“不坑害人”意义上的“正义感”内容了。孔子特别强调“仁”在于“爱人”,甚至还因此设定了“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条评判一切道德善恶的基本标准。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墨子,正是在孔子上述观念的影响下,明确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同时坚决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反复指出像“攘人犬豕鸡豚”“杀不辜人”这类在现代社会里会被看成是不正当地侵犯他人财产权或生命权的行为,统统属于“不仁”“不义”的举动。更有启迪意味的是,孟子虽然公开拒斥了墨子的“兼爱”主张,但在“义”的观念方面却明显受到了墨子的很大影响,因此也清晰地指出:“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同样把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或生命权的举动看成是“非仁非义”的邪恶行为。

        尽管“尊重人权”是在现代社会才被人们视为普世价值加以推崇的,但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具体字眼的话,那么应该说,孔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通过积极阐扬具有儒家特色的“仁义”观念,自觉地肯定了与之在实质上根本一致的“不坑害人”的“正义感”;而儒家伦理本身具有的正面价值,以及它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东亚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积极效应,包括它通过全力推崇父慈子孝的血缘亲情发挥的积极效应,归根结底也是立足于它对这种古今中外通行于世的“正义感”的自觉肯定之上的。

    (摘编自刘清平《“亲亲相隐”怎样扭曲了国人的正义感?》)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可坑人害人”是“正义感”的基本内容,它能成为一种规范性伦理共识,是基于大部分人长期共同生活的体验。 B . “爱人如己”是人们维持彼此间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这既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心得,也是人性的体现。 C . 有“义愤”与“悔恨”心理的人通常是讲“仁义”的人,也往往是拥有“正义感”的人。 D . “爱人助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的关键标准,如果一个人不能“爱人”,也就意味着他缺乏“正义感”。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虽然孔孟的仁义观体现了“不坑害人”的“正义感”,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们已具有现代人权观念。 B . 墨子指出,侵犯他人财产权乃至生命权的行为是不仁义的,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孟子的仁义观。 C . 根据孔子的观点,一个人只要合乎“仁”的标准,一定不会为非作歹,同时也会对他人抱有仁爱之心。 D . 孔孟所提倡的“仁义”实质上和现代社会“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不谋而合,而且它的积极影响早已超越国界。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持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具有优秀“德性”的高尚之人应有的处世之道。 B . 孔子提倡“子为父隐”,即父亲为恶犯法,儿子应当刻意替父亲隐瞒,以使父亲逃脱罪责,这其实和他仁义观是自相矛盾的。 C . 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从外面回来,得知这一情况,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这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D . 桃应问孟子:舜为天子,而其父杀人,舜该如何做?孟子认为舜应放弃天子之位,携父远逃,这一主张兼顾了“仁爱”与“正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 2. (2016高三·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孙。伯父那海,洪武中归附,以靖难功至都指挥同知。正统七年以征麓川功,擢都督佥事。靖远王骥请选在京番将舍人,捕苗云南。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十四年夏,也先谋入寇,胜偕平乡伯陈怀等率京军三万镇大同。怀遇寇战殁,胜脱还。以武清伯石亨荐,景帝进胜左都督 , 督三千营操练。贵州苗大扰,诏胜往讨。未行, 而也先逼京师。胜御之彰义门北,击退之。越二日,引兵西直门外,解都督孙镗围。明日,都督武兴战殁于彰义门,寇乘胜进。胜与都御史王竑急援之,寇遂引却。胜追袭至紫荆关,颇有斩获。事定,乃命以左副总兵统河间、东昌降夷赴贵州。贼首韦同烈据香垆山作乱,胜与总兵梁珤、右副总兵方瑛等从总督王来分道夹击。胜进自重安江,大破之。会师山下,环四面攻之。贼窘,缚同烈降。还讨湖广巴马诸处反贼,克二十余寨,擒贼首吴奉先等百四十人,斩首千余级,封南宁伯,予世券。疏请更名,从之。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贪暴不法数十事,且言胜本降人,狡猾难制,今又数通外夷,恐贻边患。诏巡抚覆实,卒置不问。天顺二年卒。赠侯,庄毅。

    (《明史·列传》卷四十四)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B . 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C . 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D . 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丞相,古代中国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某些朝代还有右丞相和左丞相之分。 B . 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伯、侯、子、男。 C .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设有总兵和副总兵。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D . 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胜的祖父是元朝的右丞相,伯父那海,在明朝洪武年间归顺朝廷,因为在奉天靖难中立有战功而升任指挥同知。 B . 因为毛胜和冉保是番将,又居住在京城,于是皇上命令他们统率六百人前往云南去镇压苗人,事后,毛胜升为都督同知。 C . 在抵抗也先的战役中,毛胜先后在彰义门、西直门击退敌人。贼人首领韦同烈在香垆山作乱时,毛胜独领大军又一次大败敌军。 D . 巡按御史弹劾毛胜贪婪残暴,又说他是外族降者,交通外夷,狡猾难制,恐怕会贻患边疆,但皇上并没向他问罪。
    4.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遇寇战殁,胜脱还。以武清伯石亨荐,景帝进胜左都督。

      ②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

  • 3. (2016高三·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①赊,遥远。②槎(chá),木筏。

    1. (1) 请简要分析首联“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的作用。

    2. (2) 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 4. (2016高三·深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②杜甫在《望岳》中表达因睹山中景象而心胸荡漾,想极目所能地把这一切看个清楚的句子是“”。

    ③《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停止弹奏准备自言身世之前,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及其克服矛盾,决定一吐为快的神态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5. (2016高三·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 , 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扫起来,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吊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紧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那边走。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他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误想,担搁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上,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中浣指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即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金、元人把其中的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名为《西厢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貌:金批本《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④“苗而不秀”两句即中看不中用的意思,语出《西厢记》金批本第四本第二折。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牡丹亭·惊梦》。

    1. (1) 下列对这篇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 B . 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 . “银样蜡枪头”是《西厢记》中红娘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的话,黛玉此时以此挖苦宝玉,说明黛玉对宝玉的言行非常生气。 D . 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E . 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模糊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2. (2) 选文缘起黛玉偶见宝玉品《西厢》,情节动人,请简要概括这部分选文的主要情节。

    3. (3) 选文最后一段惟妙惟肖地展示了黛玉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4. (4) 一样惜花爱花,但宝黛二人葬花的方式不同,其内在心态自然也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6. (2016高三·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王西京的长安精神

    徐进

        1946年8月,王西京出生在西安的一个贫苦家庭。“纯属天性,没有家传”的他,从临摹小人书、连环画中的人物开始。初中时,王西京有幸遇到了启蒙他“真正进入艺术的导师”——画家于正常。恩师的精湛画技和嘉言懿行都成为王西京一生学习的标模。

        1966年9月,王西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并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革命却彻底毁灭了这个年轻人的深造之路。随后,“噩梦”接二连三地袭来。先是父亲的历史冤案,自己也被牵连其中,接着是恩师惨遭冤杀。一出历史的悲剧让年轻的王西京刻骨铭心,这也构成了他后来表现“英雄主义”的作品中带有强烈悲怆情怀的根本原因。

        1984年,王西京创作了中国画《远去的足音》,这是他现实主义题材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节,一种悲壮的苍凉情绪,王西京在创作中对此境界的渲染,于严谨中显出厚重,在壮烈中透出哀伤。

        1985年王西京结束了18年的编辑生涯,开始着手创建西安中国画院。当时的“西安中国画院”还是一个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分钱的民间团体。那时,画院没有房,办公地点就设在王西京的家里,迎来送往,家人成了义务的“接待人员”。画院没有钱,他就自掏腰包,把数万元稿酬都贴补到了上面。

        “有人说我创办画院是自寻枷锁,我觉得,画家可以超脱,可以潇洒些,但不可不为社会做些事情,西安的现代文化繁荣应该是一代人的事,而不是几个人出名的事,我们做了一些奠基工作,牺牲是值得的。”终于,五年之后,一座大楼矗立在西安南郊,它是西安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美术创作机构,从此,古城的美术事业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如今,西安中国画院已聚集了150多位有造诣的画家,成为西安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基地及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中青年艺术家。

        随着阅历与认识的逐渐深入,大河意象开始成为王西京创作中不断感悟、探寻和发掘的一个重要主题。几十年来,他多次前往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地采风写生,用心触摸黄河的脉络,在大河的赐予中领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瑰丽和博大,体会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魄和精神,同时也寻找着艺术表现的契机和可能。

        在王西京的笔下,写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另一项重要的“宏大叙事”,与其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可谓“双峰并峙”。从1981年创作的屈原《天问》开始,他让一组又一组历代俊杰在笔端“复活”,汇集成了一幅描述中国历史的波澜画卷。1982年,王西京创作了《李逵探母》,可视为其以“中西融合”造型模式表现古人的代表之作,作品以情感人,在侧重写实的人物画中融合了写意笔墨的表现性元素。

        20世纪60年代初,以赵望云、石鲁为首的“长安画派”的6位代表人物在刚落成不久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长安画派”由此声名鹊起,这群西北画坛锐意改革的艺术精英以其强烈的现实精神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进入世人视野,书写了现代中国画史上光辉的一页。

        而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王西京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博大、雄强、开放、宽容的“长安精神”,并带领陕西美协的团队以此为方向,奋发向上、开明进取,大刀阔斧地改革求新。

        “作为生息于古都这块文化沃土上的长安画派后来者,在一个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年代,面对飞速激进、国运复兴的时代潮流,意欲巅峰图造,再振长安画坛雄风的锐志便成为一种必然。”

    相关连接: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评价道:“《黄河,母亲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这位有中西绘画全面技巧的艺术家,几十年来在中国画领域有卓越的奉献,但他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综合的功力与修养,创造既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又有高雅品质、正大气象和纯正品格的作品,在艺术创造上有新的突破。《黄河,母亲河》是他走向新艺术历程的标志。”②王西京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身份的现代人。从他的生活与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是肩负历史使命的艺术家。他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其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也有对现代文化积极推动的一面;既有现实精神一面,同时又独具人文情怀。(选自徐文景《品评王西京先生的中国人物画》)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父亲的历史冤案,恩师的悲惨遭遇让年轻的王西京刻骨铭心,因而后来他的作品中都带有强烈的悲怆情怀。 B . 为了能更好地在大河的赐予中领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博大深厚,寻找艺术表现的契机,王西京多次前往黄河沿线地区采风写生。 C . 没有高等学历,没有显赫家世,王西京依凭天赋和努力在画坛取得自己的成就,用真诚、求实和顽强,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美术人生。 D . 王西京结束18年的编辑生涯,创办了西安中国画院,源于他对西安美术事业的关注以及他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E . 王西京的作品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既有现实精神,也有人文情怀,这就是他在中国画领域的贡献。
    2. (2) 作为国家级的专家,王西京对我国当代画坛做出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3) “作为生息于古都这块文化沃土上的长安画派后来者”,王西京的创作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分析。

    4. (4) 王西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 7. (2016高三·深圳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巡视工作小组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__________ , 要全部扫描。

    ②芝加哥论坛报刊发社论指出,美国在面对任何来自法国的合理要求时,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去满足,不再拖泥带水、不再__________ , 因为这么做符合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③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强调“胆子要大”,就是克服__________、小富即安的消极思维,就是呼唤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但绝不意味蛮干。

    A . 投鼠忌器       首鼠两端       瞻前顾后 B . 投鼠忌器       瞻前顾后       首鼠两端 C . 瞻前顾后       投鼠忌器       首鼠两端 D . 首鼠两端       瞻前顾后       投鼠忌器
  • 8. (2016高三·深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中美如果不合作,世界上的许多议程都难以进行,中美关系如果恶化,将会给两国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 B . 从2月6日起,一个“孔雀女”与“凤凰男”分手的“故事”刷爆网络,原因是上海城里的姑娘随江西农村的男孩回家过春节,结果被“黑糊糊”的一顿年夜饭给吓跑了造成的。 C . 负利率的货币政策正在压垮日本经济,如同世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快钱制造的虚假繁荣,政府和企业越发不愿意开展财政和结构改革的艰苦工作。 D . 在云航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张书记一再强调,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深思而慎为。
  • 9. (2016高三·深圳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只要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不是顺其本性,我们就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B . 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顺其本性地进行阅读的引导,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C . 只有我们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且顺其本性,我们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D . 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 10. (2016高三·深圳月考) 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20字。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为常说的太阳光线。,古人类就懂得用阳光晒干物件,并以此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例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 11. (2016高三·深圳月考)

    中国杭州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下图为此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注: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六、写作
  • 12. (2016高三·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著名演员大陈在准备出演某话剧时,突发高烧并持续不退,剧院被迫临时取消演出。但大陈说:“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于是在导演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大陈坚持着亲自登台向观众鞠躬致歉,险些跌倒。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我们理解,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

        事后,剧院表示将为持票观众现场办理退票或安排另一时间段的演出。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