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

更新时间:2018-07-13 浏览次数:4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21. (2017七上·东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三: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战国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是哪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编撰成了哪一本书?
    2. (2) 材料二是谁说的话?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3. (3) 材料三中“书籍被烧”带来的“致命打击”指的是秦朝哪一事件?
    4. (4) 材料三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春秋战国以来思想界活跃的什么现象?你能说出还有哪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谁吗?(答出其中一家就行)
  • 22. (2017七上·东台月考)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 23. (2017七上·东台月考)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 (1)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了汉初诸侯国的什么情况?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诸侯王对皇权威胁的?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抄袭原材料作为答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