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前 反应后
① 活性炭可去除冰箱中异味,利用活性炭的性。
② 土壤里撒入适量的石灰,使土壤的(填“酸性”或“碱性”)减弱。
③ 金属冶炼可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填“化合”或“游离”)态。 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④ 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HCl(浓) + MnO2 X + Cl2↑+ 2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100℃ | |
溶解度 (g/100g 水)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9.8 |
① 20℃时,5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NaClg。
② 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任写一种方法) 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通过的方法提纯。
③ 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为。(填编号)
I. 0℃-10℃ II. 10℃-20℃ III. 20℃-30℃ IV. 30℃-40℃
④ 30℃时,在两个各盛有 10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充 分溶解后,其结果如图所示。
I. 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B。(填“>”“<”或“=”)
II. 加入的甲物质是。
III. 对 B 中乙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加水,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 一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c. 溶解的固体质量一定大于 36.3g,小于 45.8g
d. 降温至 10℃,一定有晶体析出
① A 中现象;B 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② 通过 A 和 B 实验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达到 实验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实验 C 中物质充分反应后,猜想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
Ⅰ. Fe(NO3)2、Cu(NO3)2、AgNO3 Ⅱ. Fe (NO3)2、AgNO3 Ⅲ.Fe (NO3)2、Cu(NO3)2 Ⅳ.。 其中只有一个不合理的猜想是。(填编号)
④ 进行定量实验可确定猜想。
操作Ⅰ是。根据数据分析,③中猜想成立(填编号)。
① 仪器a 的名称是。
② 将A 装置和装置连接(填编号)可组成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③ 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A 和B 连接,打开活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后,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不足以证明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 为了实验更严谨,用图一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由压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如图二,其中表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曲线 是。(填“a”或“b”)
利用压强传感器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利用压强传感器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结果
⑤上述实验中4.4 克二氧化碳与40 克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I. 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mol。
II.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① 白色沉淀 A 是,化学方程式是。
② 滤液 B 中溶质一定有,可能有(任写一种情况); 为确定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进一步对滤液 B 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 重新取滤液 B,滴加过量的试剂 X; Ⅱ. 向Ⅰ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Ⅲ. 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试剂 Y。完成填空:试剂 X 是溶液(填“氯化钡”或“硝酸钡”);试剂 Y 是溶液。 若(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若(写现象及对应的步骤编号),能确定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