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20. (2018八下·泰兴期中) 2019年,祖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l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请列举该计划的成就两例。
    3.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 21. (2018八下·泰兴期中)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材料二:“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第26届联大上乔冠华开怀大笑           历史性的握手

    1. (1) 材料一中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该总统访华期间签订了什么文件?
    4. (4) 哪一事件让乔冠华开怀大笑?“历史性的握手”之后,中美两国哪一年正式建交?
    5. (5)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一系列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 22. (2018八下·泰兴期中)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三:“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 (1) 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
    2. (2)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据材料二指出: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除了对农业改造外,还对哪两个行业改造?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请问政府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改革的典型是哪里?有何意义?
  • 23. (2018八下·泰兴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往往事先没有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做的但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是不干,而是要大胆地进行试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试验不知好坏。试验当然要争取成功,但也要允许失败。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改了就是了,自己不要灰心,别人不应该责难。要支持、爱护那些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

    ——2012年2月24日社论

    1. (1) 材料一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中国人民在这场变革中探索出的一条发展之路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3. (3) 2012年2月24日的社论是纪念邓小平南方视察10周年而刊发的。邓小平南方视察后,1993年11月中共中央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