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天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学研究是史家对历史存在的考察,带有主观性,“思想”本身就是主观的产物,思想史研究的主观性更加突出。然而,“思想”作为历史的存在,其内涵和影响不会因为研究者认识的差异而改变,思想史研究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存在。

        达此目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思想与社会的关系,将思想者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考察其社会基础和历史基础,力戒就思想论思想之弊。“思想”属于上层建筑,但是思想家生活于现实之中,提出的各种主张,无不来自于对于社会生活的实际感受,直接间接地带着阶级或者阶层的历史印记,因而思想与社会是辩证的统一体。因此,研究古人思想,首先要厘清思想家所处的时代特点、思想家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问题,考察思想家个人及其群体对该思想主张的实践情况。唯其如此,才能明了思想家的主观追求与其所处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才能真正认识到思想对当时社会提供了什么样的规范和支持,又在哪个层面为现实社会提供了辩解和批判。

        第二,全面系统把握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将其体系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考察其源流,在把握其本意的前提下,认识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相互连贯,互为支持,上承前人的思想遗产,又为后世提供新的思想基础,同时有着具体的时代特征。同一主张、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功能因时而异,这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必须科学分析其具体含义,完整准确地理解其思想体系,才能不违古人。而思想史研究,因其主观性突出,研究者的爱好、情感、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对同一个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认识,司空见惯。但是,思想史毕竟是历史的一部分,有其客观性,并不能随意剪裁、望文生义。思想家之所以成为思想家,就是因为有着自己的思想体系,其理论、主张、逻辑、概念,有其具体的含义和指向,准确理解、系统把握是必须遵守的先决条件。否则,写出来的思想史著作,名为“思想史”,实际上和历史的属性相悖。

        第三,站在时代高度,自觉分析今古。思想的价值就在于分析和批判,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各不相同,但关注现实、论证现实或者批判现实则是相通的,和古人对话自然要充分注意古人关注现实、批判现实的责任担当。这要求研究者有关注现实的自觉,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个责任和使命,不是从思想史的层面寻找、论证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更不是以古人思想武装现代人的头脑,是古非今,甚至是回到古代去,醉心于古人的“幸福生活”,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现代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科学的理性,分析现代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面向未来。

        从这个高度出发,在和古人对话中,才能以常理、常情、常识理解古人,才能通古今之变。

    (摘编自臧知非《史学视域中的思想史研究》)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想是主观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的存在,思想史研究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B . 思想和社会辩证统一,思想对社会提供支持和批判,而社会生活影响思想的产生。 C . 思想体系的历史价值,是指同一思想主张和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D . 对于史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进行的思想史研究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是紧密相关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针对如何尽可能地准确把握“思想”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 . 文章论述思想和社会的关系时,先提出如何把握关系,再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C . 文章论及思想的社会性、历史性和现实性,是按照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D . 文章在结尾谈到思想史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有其现实的导向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家对历史存在的考察带有主观性,这会给思想史研究的结果带来不良影响。 B . 厘清思想家与其所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避免就思想论思想之弊的前提。 C . 要形成思想体系,就要让自己承袭前人的智慧,并为后人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D . 古代思想家和现代研究者对现实的关注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是面向未来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