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汕尾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毅中五岁通《孝经》。父问:“读书何为?”对曰:“欲为圣贤耳。”万历二十九年第进士 , 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沈鲤于毅中为乡先达,与首辅沈一贯不相能。温纯参政河南,器毅中于诸生。至是为都御史,疏侵一贯。一贯疑出毅中手,为鲤地,衔之,遂用计典,镌秩去。起麻城丞。屡迁国子祭酒,擢礼部右侍郎,仍领祭酒事。杨涟劾魏忠贤得严旨,毅中率其属抗疏言:“学校者,天下公议所从出也。臣正与诸生讲‘为君难’一书,忽接杨涟劾忠贤疏,合监师生千有余人,无不鼓掌称庆。乃皇上不下其奏于九卿,而谓一切朝政皆亲裁,以奸珰为忠,代之受过,合监师生无不扪心悉叹不已也。臣惟三代以后,汉、隋、唐、宋诸君,其受权珰之害与处权珰之法,载在《通鉴》。我朝列圣受权珰之害与处权珰之法,载在实录。臣皆不必多言。但取至近至亲如武宗之处刘瑾、神宗之处冯保二事,愿皇上遵之。瑾在武宗左右,言听计从,一闻诸臣劾奏,夜半自起,擒而杀之。神宗临御方十龄,保左右扶持,尽心竭力。既而少作威福,台省劾奏,未闻举朝公疏,神祖遂不动声色而戍保于南京。今忠贤无保之功,而极瑾之恶。二十四罪,无一不当悉究。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乞将涟疏发九卿科道从公究问,即不加刘瑾之诛,而以处冯保之法惩之,则恩威并著,与神祖媲美矣。”疏入,忠贤戟手大訽。毅中乃再疏乞归,不许。已,嗾其党劾罢之。毅中有至性。四岁父病,吁天请代。公车时,闻母丧,一恸呕血数升,终丧断酒肉,不入内寝。卒,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零四)

    【注】①珰:指宦官。汉代宦官侍中、中常侍等的帽子上有黄金珰的装饰品。

    1.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B .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C .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D .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著作,它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B .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之中,对通过了最高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的称呼。 C . “抗疏”是指中国古代臣下向皇帝写奏章,上书直言,表达对皇帝的不满与反抗。 D . “公车”最早指的是为赴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毅中喜好读书,立志极为高远。他五岁时就已经通读《孝经》,虽然年龄很小,但他却向父亲表示了想当圣贤的想法。 B . 蔡毅中敢于直言,不惧得罪君王。他批评皇上将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扣留,不交给九卿处理,是将奸恶的太监当作忠良。 C . 蔡毅中坚持正义,不畏朝中权奸。他列举奸珰刘瑾、冯保的各种罪行,声援杨涟弹劾魏忠贤,要求皇帝对魏忠贤严加惩处。 D . 蔡毅中天性至纯,极为孝敬父母。年少时,父亲生病,他请求上天代父亲承受病痛;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悲伤至吐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取至近至亲如武宗之处刘瑾、神宗之处冯保二事,愿皇上遵之。

      ②毅中乃再疏乞归,不许。已,嗾其党劾罢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