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9·河西模拟)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中指出“两面性”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应如何看待宋代的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