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骄恣擅权……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  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后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材料四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1.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归纳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归纳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带来的影响。

    3. (3) 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