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9八下·宁德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百年弹指一挥间,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无数青年学子怀揣满腔热血,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汇聚成推动国家前进的强大力量,大学生们通过集会罢课、游行请愿、街头讲演等集体活动的方式来表达爱国情怀。

        100年后的今天,在和平与繁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会选择哪些方式来表达爱国情怀?“五四”前夕,新华网记者走进100所大学,对近2000名不同专业、年龄、生活背景的大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情况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习主席这段演讲的对象主要是当代中国青年,从“青年”“青春”等词可见。 B . 习主席这段演讲词表达的主要观点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C . 从“调查对象情况”图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是95后在校本科生。 D . 以上材料表明一百年来青年学子的爱国方式虽有不同但爱国情怀始终不变。
    2. (2) 与一百年前的青年学子相比,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