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超越性文化,讲究言外之意,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传统的礼乐教化就是一种强调超越性的、提升境界的教育。《礼记》所记,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行天下”。这里的“五至”指志诗礼乐哀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而“三无”则指超越性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其实,“境界”一词原为佛学用语,意即个人意识所达到之处,近代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修养与事业的“三境界”,突显“境界说”的美育意蕴。丰子恺则明确将“境界说”运用到艺术教育之上,认为人生犹如三层楼即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精神生活要以艺术为主,距离灵魂生活最近。冯友兰则在《新原人》中提出从“自然境界”经“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的“人生觉解论”,进一步完善“境界说”。不仅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更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最具精神与情感力量,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成不可或缺的互补。美育的境界提升作用有助于我们抛弃教育上的功利主义,将精神、情感与心灵的塑造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之上。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五至”“三无”都是指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 B . “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 C .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三无”是最高境界,“五至”是超越性的境界。 D . 人们将礼乐教化提到提升境界的高度,“五至”“三无”都成为超越性的境界。
    2.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三重境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 .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 . 倘是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育虽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 B . 不仅美育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 C . 美育既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又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 D . 美育既是提供艺术教育之熏陶感染、灵魂撞击的心灵塑造过程,又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提升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