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南京模拟) 习近平主席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别。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耶稣会士先后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翻译成西欧文学。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启蒙运动澎湃展开的时代,催促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18世紀,大批中国瓷器运往欧洲,成为普通家庭的日用品。清政府还曾聘请耶稣会士白晋、张诚等入宫讲授西学,并用西法实行全国性的测量。在建造圆明园时,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也有不少模拟西方风格的地方。

    ——摘编自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

    材料三: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并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什么?结合宋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加以说明。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