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的意义,对于理论来说,包括基础范围的广度、思想来源的深度和影响时间的长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蕴涵并彰显此“三度”,所以成为理论自信之根。

    我国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腹有诗书”是基础,“气自华”或“‘论’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先有文化、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激发理论之树茁壮成长。理论是一种关乎价值观念、抽象的甚至是逻辑化的特殊文化,虽不像自然科学那么程式化符号化、历史学那么精细化系统化、艺术那么形象化、生活方式那么具体化,但离开它们,就“穷得只剩下逻辑了”。如果“唯理论而理论”,理论自信“只应天上有”。

        理论不是“空心菜”,而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海洋中耸立的灯塔。1973年,汤因比提出一个著名观点,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和终结的文明,其世界主义精神、人文主义价值观等,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希望和未来。如同“探骊得珠”或“冰山一角”,这一理论主张来自博大精深的世界历史文化,来自他对世界历史扎实而深入的研究,来自令众多文史学者叹为观止的《历史研究》。他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促使他产生理论自信,能够作出这样的结论。存在决定意识。当历史的物质存在和意识产品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被意识”的历史存在,也就成为理论生成的一个源头、理论反思的一个对象、理论提炼的一个熔炉、理论链接的一个要素、理论自信的一种资源乃至资本。文化史告诉我们,文化不只是理论的“充电器”,也是理论的“发动机”,文化底蕴的厚薄、文化功率的大小、文化研究的深浅往往决定理论的深度和厚度、理论自信的强弱。

    理论是思想精华,只有与文化合流才能源远流长、千古流芳。先秦“诸子百家”,源于此前的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演进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肯定、领悟及超越;由此生发的理论自信,促使提出的理论与传统文化“接得上”,与当时人们文化心理需求“合得上”,在现实文化中“落得下”“叫得响”;面向未来,“传得开”“传得远”。

        文化自信的要义在于精神自信,理论自信的要义在于价值自信,或“根”或“果”,都是为了塑造和提升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当代中国人就能清晰呈现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本质力量,明确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内涵,以更加充沛的精神状态、更加鲜明的价值追求,昂首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节选自2016年9月3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文化大逻辑, 理论属于文化,文化在理论之前,文化体量大,资源足,而理论取之不尽。 B . 1973年,汤因比提出,中华文明是世上唯--未中断和终结的文明,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希望和未来。 C . 汤因比对世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的《历史研究》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切有助于他产生理论自信。 D . 虽然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要义有所不同,但二者都是为了塑造和提升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根”,因此文化自信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 B . 文化史告诉我们,文化研究不只是理论的“充电器”、“发电机”,文化底蕴往往决定理论研究。 C . 理论和文化合流才能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百家”成为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正体现了这一点。 D . 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