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晚明诸老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皆抱一种彻底革新之主张;而其立论根源,皆能从民权方面着想。尤其是梨洲、亭林两家,他们均有极详明方案。大抵梨洲注重提高相权与清议之地位。其理想中相权与清议之实用,大体有似近代西方之责任内阁与国会。梨洲谓自秦以下国家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故主以最高行政职权操诸宰相,而“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是非存于学校。此等议论,皆从政治组织之最高机构上立论。而亭林则注重下层机构,尤行着眼于县行政与地方自治。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材料二:尽管整个北洋时期,辛亥革命的两个成果基本延续,真正失败是在1926年4月20号段祺瑞宣布下台,他的执政府垮台了。在此以后,中国长时间没有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整个国民政府时期都是独裁专制体制。
——袁伟时《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