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三下·惠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盛唐诗歌批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多次提到“兴象”这一范畴,他批评齐梁诗风时说:“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可见在盛唐诗人看来,齐梁绮靡的诗风,是缺少兴象的。由此也可见,兴象之美,是唐诗经典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殷璠在对诗人、诗作进行具体的批评时,也常用“兴象”这个范畴。如其评陶翰云:“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又如其评孟浩然云:“浩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兴象之兴,也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由“兴”字派生的诗学范畴有不少,如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其用意都在于揭示诗歌艺术的某种特征。兴象则重在象,是兴与物象的结合。齐梁诗歌多咏物之作、山水之词,应该说是具备物象的,但重在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缺少兴寄的精神,所以说它缺乏兴象。可见,兴象是与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相对的。

        在另一方面,兴象也是与直叙相对而言,是指那种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的写景咏物之词。大凡诗之赋咏事物,常有两类,一为叙述,一为造境,前者为赋事,后者则为兴象。试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首尾两联,都是叙事之语,中间两联则为写景咏物之语,也即兴象之语。

        “兴象”诗学范畴的出现,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历史有关。我国的古代诗歌,在晋宋以前,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浑然于其中。晋宋之后,山水与咏物之风兴起,写景艺术越来越发迭,物象成了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以至刘勰《文心雕龙》专设《物色》一篇来论述这个问题。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咏物也是这样,多形似写物,着重于纯客观的再现。·与此相反,兴象之作,则是情景交融,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多层次的景象、物象、事物。

        当代诗词的写熹状物,多流于形似、单薄,少有兴象之美、浑厚之气。所以要提高诗词艺术,应该学习古人创造兴象之美的经验。以唐宋诗而论,唐诗重在意兴,宋诗长于词理。唐诗比宋诗更多地体现兴象之美。但是宋诗也并非缺乏形象思维,宋代诗人于兴象之美的创造规律仍是很重视的。只是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之妙,多在景与意融,这两种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编自钱志熙、刘青海《诗词写作常识》)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梁诗风绮靡,只以“轻艳”为贵,这种诗歌在盛唐诗人看来,是缺少兴象的。 B . 诗歌赋咏事物,常分作叙述和造境,叙述为赋事,造境须写景咏物,则为兴象。 C . 古人称六朝山水诗为摹山范水,是因其纯粹地描摹景物,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 D . 晋宋以前,古代诗歌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虽居附属地位,但与情事浑然一体。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多次引用唐代诗歌批评家殷瑶《河岳英灵集》中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权威性。 B . 文章以杜审言的诗歌为例.有力地阐述了叙述与造境即叙事之语与兴象之语的区别。 C . 文章通过对比,揭示了兴象艺术的特征:既要具备兴寄的精神,又须融寄丰富的美感效果。 D . 文章由古及今,依次谈到兴象说的提出、特征及发展.对当代诗词创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兴象是唐人诗歌创作与批评的重要范畴,若无兴象,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就是不成熟的。 B . 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诗学范畴中的“兴”。应该都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 C . 《文心雕龙》设专篇论述物象问题,已经意识到当时山水诗、咏物诗缺乏主观情感的问题。 D . 只有学习唐诗景与情会、宋诗景与意融的经验,当代诗词才可能具有兴象之美、浑厚之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