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北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此,这样 B . 羹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C . 乱其所为    拂:同“弼”,辅佐 D . 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 (2) 对下列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B . 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C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 性格,增加他原本没有的能力。 D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
    3. (3) 下面对以上两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均选自《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孟子的弟 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五经”之一。 B . 【甲】【乙】两文都是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 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人的尊严、骨气、正义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 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C .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甲】文用不受不屑不义之食为例,用“乡”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做了对比,说明要舍生取义。【乙】文开篇运用六个 事实举例论证,接着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人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论证磨练的好处。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