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
时间 | 在俄(苏)人数 | 学习内容 |
1896年 | 4 | 俄语 |
1899~1911年 | 28 | 俄语、矿业、商业 |
1921~1927年 | 约1400 | 马列主义基础、俄国革命理论与实践、联共(布)党史、国际工运史、武器性能、战略战术 |
1927~1930年 | 约1100 | 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革命史、唯物史观 |
——根据张泽宇《留学与革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