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综合题
  • 1.

    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 (1) 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