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北师大版 /必修二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4课 新航路的开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5.14新航路的开辟试卷2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16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也相继开始。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制度和文化的不同 B . 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C .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 . 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 2. 以下史实中,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处于同一世纪的是(        )

    A . 拉马克提出早期进化论观点 B .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C . 牛顿发现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D .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3.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 .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 . 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 . 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 . 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 4. (2020高二上·淮北期中) 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这两个“发现”(        )

    A . 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 . 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C . 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 . 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 5. (2019高一下·河北期中)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 . 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 . 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 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 . 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 6.

    阅读并分析右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 . 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 . 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 . 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 7. 从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对外贸易政策可归纳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型。下列有关两种贸易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行何种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B . 重商主义属于保护贸易政策,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 C . 18至19世纪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 . 二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8.

    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

    上表说明了(        )

    A .  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 B . 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人 C . 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 D . 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9. (2018高一下·河南开学考)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该材料用了何种史观解读美洲被发现的意义(        )

    A . 全球史观 B . 社会史观 C . 革命史观 D . 现代化史观
  • 10. “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这一宣传(        )

    A . 使东方很快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B . 使“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 C . 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 D .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11.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下列关于各时期金融中心形成的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北意大利金融 B .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金融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金融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金融
  • 12.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

    A . 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 . 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 . 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D . 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 13. (2022高一下·成都月考)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

    A .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造船水平的提高 D . 宗教扩张的狂热
  • 14. 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郑和下西洋 B . 启蒙运动 C . 文艺复兴 D . 新航路开辟
  • 15. 当时(1580年前),一艘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荷兰的亚麻布。(任学安《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材料能反映出当时(        )

    A . 葡萄牙海外贸易发达 B . 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 C . 商业革命蓬勃开展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6.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A .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 .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 17.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 . 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 . 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 . 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 . 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 18.

    观察右图,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的航线主要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9. 《欧洲史》指出:“一道鸿沟开始在那些随时可以进入新世界的国家和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国家之间形成。……此后欧洲几乎被切成两半。西方专注于海洋,东方专注子它自身。”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鸿沟”开始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 . “鸿沟”指的是欧洲各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 C . 法国大革命爆发导致了“欧洲几乎被切成两半” D . “东方”指的是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的亚洲各国
  • 20.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

    A . 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 . 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 . 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 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 21. 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        )

    ①价格革命  ②圈地运动 ③殖民掠夺 ④商业战争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 . 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 . 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 . 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 . 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 23. (2018高三上·兴化模拟)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 . 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 . 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 . 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 . 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 24.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 . 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 . 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 . 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 . 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25. 15 世纪,在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支持和鼓励下,亨利王子创办了专门的水手航海学校,从1418 年开始步步推进沿西非海岸的探险活动。1487 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10 年后达·伽马继续向东航行抵达印度。葡萄牙的航海活动(        )

    ①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殖民活动  ②为葡萄牙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③推动了葡萄牙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体现了人类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6.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欧洲一些城市出现证券市场 ②西欧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地主地位下降

    ③中国农民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
  • 27. 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   美洲新航路开辟 B . 金银大量流入 C . 货币购买力下降 D . 世界市场形成
  • 28. “这一场的崛起分享着昙花一现的荣耀,里斯本取代了威尼斯成为香料交易的贸易中心,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在美洲源源不断的金银资助下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这则材料描绘的景象大致出现于(        )

    A . 13世纪 B . 14世纪 C . 15世纪 D . 16世纪
  • 29. (2017高三上·淮阴月考) 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风调雨顺农业获得大丰收 B . 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 . 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 . 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的革新
  • 30. (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

    A .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 . 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 .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 31.

    读右面某时期世界贸易图,从中可以看出(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 中国等亚洲国家牢牢掌控着世界贸易主动权 C . 世界贸易集中地正逐渐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D . 贸易交往的主要内容为原材料
  • 32. “它给我们开辟了多么广阔的前景,带来了多少经济利益,增加了多少知识,对那些遭到怀疑和否定的古希腊罗马理论做出了多么有利的证实!”这段出自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之口的评论是针对(    )

    A . 文艺复兴运动 B . 开辟新航路 C . 宗教改革运动 D . 启蒙运动
二、非选择题
  • 33.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三 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3. (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二战后初期“世界资本主义如何走出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

    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

    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

    ——摘鳊自利马窦《中国札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 35.

    以经济为中心的物质文化交流对世界联系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例如,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商品。贩奴是大西洋贸易的特征……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汽油机

    光纤通讯

    电动机

    火车

    蒸汽机

    计算机

    电子邮件

    无线电报

    飞机

    通信卫星

    移动电话

    轮船

    1. (1) 结合所学,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条件。

    2. (2) 写出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诞生”的历史事件名称。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3. (3) 阅读上表,从“科技与世界联系加强”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示例用过的主题不能再用。

  • 36. 人类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和近代欧洲贸易图

    从贸易范围的角度,指出宋代和近代欧洲存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3. (3) 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宋代“海上丝路” 在开通背景上的相似之处及在历史影响上的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和新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论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 40.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就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对外贸易示意图

    1. (1) 依据材料一、二,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异同点。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及产生的后果。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 4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网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 (1)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 ‘糜烂’”的原因?

    2. (2) 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 (3) 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4.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功能糖应运而生”现象的认识。

  • 43.

    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 (1) 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股票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与债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内容。

    材料二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当时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有8家。190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且当日开业,为保险起见,前面加一“试”,又叫试管业。1991年7月3日,举行正式开业典礼,挂牌企业有5家。

    ——摘自《百度文库》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股票市场兴起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恢复股票市场的必要性。

  • 4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环球时报》:“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世界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镑获得这一地位的经济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中“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 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他们眼里,“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要提高国民财富,就要增加国家拥有金银的数量”,他们“主张通过贸易顺差获得金银财富”。

    ——郭冠清《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材料二 国有企业往往左右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英国国企经历了如下变化:

    1945年7月艾德礼取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此后陆续在其他部门推行国有化,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展开。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

    1980年代开始,大规模出卖国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形成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并存的“混合经济”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政策思想?这一政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 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 (2) 材料一中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8. (2017·湖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的相关资料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的注视和对抗。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凯恩斯学派和“新经济”的特点。

    3. (3)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联系。

  • 4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这一时期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哪些新的发明?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4. (4) 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 50.

    人口移动是历史上十分常见的现象,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1751—1851人口变化表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751—1801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材料三 1978—1988 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 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 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 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1990 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1982 年,规模最大的10 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 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1. (1) 指出材料中“人口移动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 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 世纪中期到19 世纪中期人口及人口移动的情况。

    3.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口移动的状况予以述评

  • 51.

      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

    海上帝国:技术和海上航线

    1513年

    发现大湾流

    16世纪20~30年代

    西班牙航海家开发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

    1564~1565年

    发现联系亚洲和美洲的北太平洋航线

    1584年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悬赏解决海上经度确定问题

    17世纪初

    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简表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当代

    贸易范围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世界贸易之外

    国家间联系密切,参与普遍

    发展速度

    快速的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

    基础设施

    空运与海运成本下降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

    制度化

    在关贸总协定下从事贸易

    贸易多边协议自由化的开端

    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影响16~17世纪世界海上航线发展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概括1800年前后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

    3. (3)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 52. 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中,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材料一

    英格兰和威尔士议会统计


    1660—1690年

    1690—1715年

    议员总数

    2040名

    1874名

    商人议员

    75名

    148名

    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他们能以互相交流的形式把人们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工作,把财物加给富人,把华丽给予伟大者”。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国际贸易估算值(单位:百万英镑)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土耳其

    欧洲

    世界

    1720年

    13

    7

    3

    2

    62

    88

    1780年

    23

    22

    7

    4

    137

    186

    ——罗伯特《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

    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贸易的扩大,对实际收入有着许多积极的直接影响。它向那些生产出口商品和加工进口商业的制造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机会,投入到制造业的资本增多了。在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 (1) 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2. (2) 根据材料概述商业革命的表现。说明你是如何理解“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

  • 5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这种动因在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材料二 后来,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他们认为,11世纪开始,西方人对东方的香料、丝绸及各种工艺品需求大增,而东方人却对西方的商品不感兴趣。西方靠输出贵金属来维持与东方的贸易,几百年间都是如此。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奥斯曼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胡椒总量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满意,特别是热那亚人,他们要另辟蹊径,自己到东方去运来香料赚钱,为了与威尼斯竞争,他们的资本和人才流向葡萄牙和西班牙。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充分、准确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