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普罗泰戈拉从具体感性的人出发,提出了“感觉即知识”的观点,“感觉是对于存在的感觉,既然它是知识,也就是无误的”,那么,像神的存在“我们是不能承认其真实性,对它只能存疑”。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本质存在于概念思维中,个人的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者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他们,我的灵魂就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更好些”。这种知识论反映在实践理性上,他把对“善”的目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统一起来,实现哲学和伦理的一体化。
——摘编自马良、朱晓明《古希腊哲学的知识论轨迹探寻》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文化在法国受到推崇。伏尔泰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里找到了他进行论战所需要的理论。中国在他心目里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文化成为伏尔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伏尔泰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他惊叹:早在四千年前,我们还不知读书识字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我们今日拿来自己夸口的那些非常有用的事物了。
——摘编自艾丹妮、何兆武《旧制度时期的法国与中国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