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七下·房山期中)
材料一:“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史稳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知止的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电影《焦裕禄》中有这样的镜头:焦裕禄一到兰考,正值无数灾民“大逃亡”。此情此景,让这位刚上任的县委书记百感交集,他对县委一班人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耻辱和痛心。”正是这位有着“知耻”之心的县委书记,抱病带领全县干群奋力拼搏,终于征服了风沙、盐碱和洪涝这三大灾害。真可谓:“知耻者,近乎勇。”为官知羞,惠及于民。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1)
青春的我们需要“行己有耻”吗?“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
-
-
(2)
知耻之心、“羞恶之心”对青春的我们有哪些作用?
-
-
(3)
“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青春的我们应怎样做一个“行己有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