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理念,对于解决自我他者关系、思考自我利益和他者利益提供了适切方案,也为世界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撑。其中有两个重要思想,即“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

        “孔子改善”的观点,是基于孔子在解释“仁”的概念时所说的“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提炼出来的。它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儒家承认个体的自我利益。“达己达人”的思想是以承认个体利益为前提的,这才有“己欲立”的说法。其次,自我利益的改善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梁漱溟先生说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也就是这个意思。换言之,不存在孤立意义上的自我利益,只有关系语境中的自我利益。其三,自我利益和他者利益的实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相关的他者利益得到实现,自我利益才可能得到实现。

        如果说“孔子改善”的目的是解决自我利益和他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对于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而言,还有一个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承认自我利益的合理性,不等于否认群体利益的合理性。“孟子最优”,正是实现群体中自我利益的一种积极方式。“孟子最优”的观点认为,个体和群体是共存共生的,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也是共存共生共同促进的,就像一滴海水和一顷大海,无孰先孰后之分。西方自启蒙以来的核心理念是个体本体优先,或者说个体先于群体;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是群体文化,群体先于个体。而“孟子最优”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足够合作、成员关系足够和谐的群体中,群体成员个人的自我利益才会得到最佳的实现。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整体提升,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等各种问题,所形成的对人类的重大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这实际上构成了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应对威胁、不断进化的共同需求。“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正是为此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模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今世界的许多重要问题,都可以在中华文化精髓思想中得到启发。“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要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得到积极的传播,就需要以人类视野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凝炼,进而在全球语境中与时俱进地诠释中华文化的经典理念。要与西方和世界各地在思想和知识层面展开对话,以世界和国际社会理解的话语传播中华文化。毋庸讳言,近现代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使其具有更强的话语权,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好的思想是不可阻挡的,也会受到普遍的欢迎。

    (摘编自秦亚青《中华文化与新型国际关系》)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改善”和“孟子优先”能为解决当前世界问题带来有益启示,这说明中华文化主要是儒家的思想理念,它是博大精深的。 B . “孔子改善”是从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所谓“改善”,主要是指改善与他人、他者利益的关系。 C . “孟子最优”是实现群体中自我利益的一种积极方式。所谓“最优”,是指在群体中获得最佳的个人自我利益。 D .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许多问题,出现这些重大威胁,正是因为忽视了“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的理念。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先总后分、逐层深入的方式展开论证,即先说“孔子改善”,再说“孟子最优”,依循了事理逻辑的顺序。 B . 本文论述全面,围绕“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几个方面都做了分析。 C . 在阐述“孟子最优”的观点时,作者使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加明白晓畅,也更令人信服。 D . 本文从中华文化经典中深入挖掘和凝炼思想精髓,又将其用于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开放视野和文化自信。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说明儒家承认个体的自我利益;主张“达人”,则是因为自我利益的改善要以他者利益的实现为条件。 B . 西方文化是个体先于群体,中华文化是群体先于个体;“孟子最优”的观点则认为,个体和群体应共存共生共同促进。 C . 全球化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福祉,也带来了对人类的重大威胁;而所有这一切,都为“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D . 要改变西方具有更强话语权、中华文化传播有困难的现状,就要与时俱进,以世界和国际社会理解的话语来诠释我国文化的经典理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