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69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理念,对于解决自我他者关系、思考自我利益和他者利益提供了适切方案,也为世界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撑。其中有两个重要思想,即“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

        “孔子改善”的观点,是基于孔子在解释“仁”的概念时所说的“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提炼出来的。它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儒家承认个体的自我利益。“达己达人”的思想是以承认个体利益为前提的,这才有“己欲立”的说法。其次,自我利益的改善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梁漱溟先生说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也就是这个意思。换言之,不存在孤立意义上的自我利益,只有关系语境中的自我利益。其三,自我利益和他者利益的实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相关的他者利益得到实现,自我利益才可能得到实现。

        如果说“孔子改善”的目的是解决自我利益和他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对于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而言,还有一个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承认自我利益的合理性,不等于否认群体利益的合理性。“孟子最优”,正是实现群体中自我利益的一种积极方式。“孟子最优”的观点认为,个体和群体是共存共生的,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也是共存共生共同促进的,就像一滴海水和一顷大海,无孰先孰后之分。西方自启蒙以来的核心理念是个体本体优先,或者说个体先于群体;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是群体文化,群体先于个体。而“孟子最优”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足够合作、成员关系足够和谐的群体中,群体成员个人的自我利益才会得到最佳的实现。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整体提升,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等各种问题,所形成的对人类的重大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这实际上构成了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应对威胁、不断进化的共同需求。“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正是为此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模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今世界的许多重要问题,都可以在中华文化精髓思想中得到启发。“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要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得到积极的传播,就需要以人类视野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凝炼,进而在全球语境中与时俱进地诠释中华文化的经典理念。要与西方和世界各地在思想和知识层面展开对话,以世界和国际社会理解的话语传播中华文化。毋庸讳言,近现代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使其具有更强的话语权,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好的思想是不可阻挡的,也会受到普遍的欢迎。

    (摘编自秦亚青《中华文化与新型国际关系》)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改善”和“孟子优先”能为解决当前世界问题带来有益启示,这说明中华文化主要是儒家的思想理念,它是博大精深的。 B . “孔子改善”是从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所谓“改善”,主要是指改善与他人、他者利益的关系。 C . “孟子最优”是实现群体中自我利益的一种积极方式。所谓“最优”,是指在群体中获得最佳的个人自我利益。 D .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许多问题,出现这些重大威胁,正是因为忽视了“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的理念。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先总后分、逐层深入的方式展开论证,即先说“孔子改善”,再说“孟子最优”,依循了事理逻辑的顺序。 B . 本文论述全面,围绕“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几个方面都做了分析。 C . 在阐述“孟子最优”的观点时,作者使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加明白晓畅,也更令人信服。 D . 本文从中华文化经典中深入挖掘和凝炼思想精髓,又将其用于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开放视野和文化自信。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说明儒家承认个体的自我利益;主张“达人”,则是因为自我利益的改善要以他者利益的实现为条件。 B . 西方文化是个体先于群体,中华文化是群体先于个体;“孟子最优”的观点则认为,个体和群体应共存共生共同促进。 C . 全球化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福祉,也带来了对人类的重大威胁;而所有这一切,都为“孔子改善”和“孟子最优”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D . 要改变西方具有更强话语权、中华文化传播有困难的现状,就要与时俱进,以世界和国际社会理解的话语来诠释我国文化的经典理念。
  • 2.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198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率均超过10%,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

        我国旅游业的起飞是以入境游市场发展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急需大量外汇用于国际支付,旅游的创汇功能得到了突出和加强。以赚取外汇为主要目标,得益于国内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我国形成了入境游“一枝独秀”的局面。

        那时的国内旅游,以小规模差旅和公务活动为主,旅游之于普通人还是遥远的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国内游市场开始形成。此后,百姓不仅有钱,还有旅游的旺盛需求,国内游市场逐渐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中国公民出境游是旅游需求的延伸和升级,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1990年,我国率先开放中国公民自费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国旅游;1997年,正式开展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如今,普通人出国旅游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旅游业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很多地方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过发展旅游转化为金山银山。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我国旅游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伴随旅游发展实践的不断变化,旅游品牌塑造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中国旅游业4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初,人们通过旅行社发放的产品宣传页了解一个个旅游目的地,各地在人们的一次次出游中慢慢形成各自的旅游形象。如今,随着旅游的日益普及化,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竞争走向激烈。现在,于中国旅游业而言,优质顶级的自然资源仍然稀缺,要在旅游资源禀赋相当的条件下脱颖而出,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旅游诉求。现在游客有着更多对当地生活的体验追求,这就要求紧紧抓住“异地、短期生活方式”这一当代旅游的本质,在强调差异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商业接待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相似性。

        目前,国内形成了一批口碑较高的旅游品牌,例如乌镇、宋城、华侨城、海昌海洋公园等旅游目的地。这些旅游品牌具有共同特点:首先,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其次,旅游产品能深度契合游客的需求,产品业态能嵌入更多的商业附加值,带动二次消费;第三,具有较强的品牌辨识度,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影响力;第四,契合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摘编自尹婕《我国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旅游业过去三年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旅游业的繁荣。 B . 由于能够为我国赚取国际支付中的外汇,同时我国又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我国“入境游”在改革开放之初得到了快速发展。 C . 2014年一2018年间,国内游客人次逐年上升,而与上年相比的增长比例则有升有降,如2017年为12.6%,2018年却下降为10.8%。 D . 现在如果要打造旅游品牌,必须突出旅游目的地的差异性,满足游客对当地生活的体验追求,这样就能在自然条件相当的条件下胜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重要性认识的深化。 B . 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三种形式。其中,出境游是我国公民旅游需求的延伸和升级,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C . 入境游曾经非常繁荣,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渐渐不如国内游。 D . 以前人们只是通过产品宣传页了解旅游目的地,而现在旅游目的地想受到人们青睐,必须塑造品牌,通过有影响力的品牌吸引游客。
    3. (3) 材料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迎来发展黄金期”,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3.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银杏树,银杏碑[注]

    徐怀中

    (一)

        来到一处山洼里,三面为陡峭的悬崖石壁所环抱,一道瀑布从岩壁上抖落下来,腾起一团团水雾。远远看见一棵高大挺拔而又枝杈稠密的古树,顶端处有两个硕大的老鴰窝。

        司令员齐竞走在前面,他首先发现一头完整的大牲口骨骼,白花花的,犹如古脊椎动物展览馆一件弥足珍贵的陈列品。

        “滩枣!滩枣!”齐竞自语道。

        想象得到,勉强将汪可逾的遗体运出来,老军马“滩枣”已是奄奄一息,便卧下动不了啦。成群的鹰鹫在上空盘旋已久,不等老军马死去,便发起了集团攻击,不要几分钟,只剩了一副骨架。

        齐竞的坐骑屡立战功,现在更是这等荣耀,竟享受了如此尊贵的“天葬”仪式。他热泪盈盈,捡起一块肋骨,悄悄珍藏在衣袋里。

        在一片乱石中发现了汪可逾的古琴,进一步证实,司令员的推断完全符合事件的真实经过。“一号”从木盒中取出古琴,脸贴在琴面上,然后反过来正过去,仔细观察被损坏处,如同查看一位亲人尚在渗血的伤口。

        当初初次见面,他一眼就认出,北平女学生抱着的是一张宋代老琴。并且随口就背诵出了白居易诗《废琴》。事情竟然是如此急促,挥手之间已经物是人非。永远不会再有七弦琴弹奏应和,两人联袂上演的异常激越而又足够凄苦的战地恋歌,就此烟消云散。

        “在那里,在那棵老树的树洞里!”是谁忽然呼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株大树,至少要四五个人伸展手臂,才可以环绕对接。树的根部出现分裂,形成了多个树洞。远远望去,汪可逾参谋的遗体背靠树干,站立在那里。

        “一号”视力不好,他观望了许久,没有看见汪参谋的遗体在哪里,倒是辨认出了面前的是一株银杏树。这个发现对于齐竞来说,简直不下于发现了新大陆。他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说:“没错!是一棵银杏,小汪最喜欢的树种,又叫白果树!”

        有过多次,“一号”齐竞佯装自己对古老的银杏树一无所知,总是饶有兴味地听小汪给他上课。而讲起银杏,小汪总是两眼闪动激情的泪花,显露出她对于这个神奇树种的喜好,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

        银杏出现在地球上有两亿五千万年了,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同时代的恐龙灭绝了,古生代植物也绝迹了,唯有银杏坚韧地活了下来。它的生长演化绵长不绝而又生机勃发,被称为“生物活化石”。

        小汪回忆,她每年有两次跟随父母去北京潭柘寺看银杏。春夏时节,扇形树叶葱绿葱绿,显得那样沉静庄重。秋冬之际,又染作金黄金黄,优雅而灿烂。当最后一片树叶刚刚飘落,你踮起脚尖仔细去看,枝条上每一个小小的冬芽,全都笑眯眯地张开了口。

        “一号”眯缝着双眼,向银杏树洞内观察。终于他看清楚了,汪可逾头部微微偏向一倒,两臂松弛下垂,全身呈浅古铜色,骨骼突出的部位,在日光下闪放着光亮。她的一条腿略作弯曲,取的是欲迈步前行的姿态。她显然是意犹未尽,不甘心在两亿五千万年处迟滞下来,想必稍事休整,将会沿着她预定的返程路线,向零公里进发,继续去寻找自己的未来。

        距离银杏树很近了,齐竞忽然注意到,各种小虫虫比如蚂蚁、地鳖、黑虫、蜣螂等绕行银杏树庞大的根部,不停地在转圈圈。却没有一只小虫超越无形的界限,爬到树干上去。也许,银杏树原本就是不招虫的,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滩枣”尸体被鹰鹫争抢一空,只剩下一堆白骨,汪参谋遗体距此不过几步路,却保全了下来,为什么?齐竞一时心虚,以为不仅是地上爬着的虫类,也不仅是天上飞着的鹰鹫,就连他本人在内,都必须遵守某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能在古老的银杏树周围打转转,而不可越雷池一步。

    (二)

        战争结束,中高级将领们早着手在编织升级版的凯旋门之梦,齐竞却彻底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陪伴老将军的,是汪可逾留下的那张宋琴。琴身早已残破不堪,唯独靠外面的一根“宫弦”,尚可弹拨出声音。老人每晚就寝之前,必不可少的,要坐在琴桌前,久久抚摸古老的宋琴,间或弹出一两个空弦音。

        齐竞原想为汪可逾举办一次正式的安葬仪式,在大别山主峰下那一棵银杏树旁,立一个石碑以供悼念,他要亲自执笔起草悼文。那天,他忽地联想起汪可逾父亲为女儿取的“纸团儿”的乳名,茅塞顿开,一挥而就,写下“银杏碑”:

        汪可逾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生于北平市一个诗书之家,一九四五年初入伍,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独立第九旅司令部任参谋。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逝世于大别山主峰下一个水溶洞中,时年一十九岁。

        人的一生,不外是沿着各自设计的一条直线延伸,极力进取。而汪可逾却是刚刚起步,便已踏上归途,直至回返零公里。从呱呱坠地,便如同一个揉皱的纸团儿,被丢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她用去整整十九个冬春,才在清水浸泡中渐渐展平开来,直至回复为本来的一张白纸。

        与她相识的人,无不希望以她为蓝本,重新来塑造自己。她的那个标志性微笑总是会随着一缕春风浮现在我们面前。

        祝愿汪纸团儿一路走好!

    齐竞赛泣血顿首敬书

        【注】本文节选自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牵风记》之第二十八章《银杏树银杏树》和《与序曲同步之尾声》,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汪可逾的形象清丽纯净,小说用层层递进和对比映衬的手法,细腻地描绘战友寻找她遗体的经过,使她的牺牲带上了圣洁的光芒。 B . 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写活了齐竞这位“一号”首长,表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的侠骨柔肠。 C . 像《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它的同类一样,老马“滩枣”具有能解人意的神性。小说通过齐竞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对它惨死的义愤与痛惜。 D . 古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它贯串于故事情节发展的始终,增添了人物的个性色彩,也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2. (2) 在小说中,银杏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哪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牵风记》问世后获得了广泛赞誉,有评论称它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请结合上列文本,简要说明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治《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元凤中,廷尉李光以治诏狱 , 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臣以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经传,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魏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今治狱吏则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唯陛下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上善其言,迁广阳私府长。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时,诏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事下度辽将军范明友问状,以其言无可取,罢归故官。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温舒子及孙皆至牧守大官。赞曰:路温舒辞顺而意笃,遂为世家,宜哉!

    (节选自《汉书·路温舒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今治狱/吏则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B .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今治狱吏则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C .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今治狱吏则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D .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今治狱吏则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里监门,秦汉时掌管里门的吏卒,主要职责是主管里门开闭、百姓出入。 B . 诏狱,指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其罪犯都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 . 文武,指周文王、汉武帝。他们在位期间,以德治国,天下太平,受人赞誉。 D . 赞曰,是作者对传主的评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类似于“太史公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舒刻苦好学,学识渐有所成。牧羊时,他编蒲抄写,后又请求担任狱中小吏,并借此学习律令。他因才华突出受到太守的赏识并被任命为决曹史。 B . 温舒反对严刑,主张尚德缓刑。他认为重用狱吏是秦的十大弊政之一,汉朝却承袭这一弊政,皇上应该广开言路,革除秦之弊政,省法制,宽刑罚。 C . 温舒欲尽臣节,未能如愿以偿。任右扶风丞时,他被公卿举荐出使匈奴,自己也上疏请求暴骨域外,以报效皇上;但由于受到他人阻挠而未能成行。 D . 温舒历任多职,所治时有政绩。他以狱小吏的职位步入仕途,曾任奏曹掾、廷尉史、广阳私府长、临淮太守等诸多官职;任临淮太守时,政绩卓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治《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

      ②秦之时,羞经传,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 5.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浣溪沙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词人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节荆州。当时荆州已成为边塞,词人登上城楼观察边塞情况,心中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词。②鸣鞘声:指从鞘里取刀、剑所发出的声音,词中指的是挥动马鞭发出的响声。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片第一句写要塞郊野晴空万里、水天相接的自然景象,并点明了时节。 B . 上片二、三句写观塞见闻,也流露了词人极目观望时所产生的茫然思绪。 C . 下片“烽火”与辛弃疾词“烽火扬州路”中的“烽火”都用来比喻战争。 D . 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整首词色彩鲜丽,意境深沉,风格悲壮。
    2. (2) 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挥泪向悲风”的原因。
  • 6. (2020·江西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氓》中用“”两句来写氓占了卜,知道两人婚事征兆吉利。
    2. (2)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用一种独特而无奈的方式来到秦国宫殿,这个句子是:“。”
    3. (3)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两句写出了小石潭边青树翠蔓生长茂密,随风飘摆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微信通过日益强大、丰富的功能,深入和渗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新的行为模式,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当下,手机成为生活用品后,微信随之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力所及,各年龄层次的“低头族”,或忙于刷屏、发消息,或视频、音频热聊,“指尖上的网民”以实际行动昭示出微信的“杀伤力”和“穿透力”。微信功能换代可谓           , 但万变不离其宗,信息传播功能始终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功能,特别是信息处理功能。微信能够和当代历史学发生联系,节点在于微信是信息载体、传播           。微信强大的传播学功能,是史学与微信结缘的必要条件。就工作流程而言,历史学学术研究不外乎           信息,处理与加工信息,传播信息。这一传承久远的工作流程与微信的主要功能如出一辙。微信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以微信命名的时代,对历史学产生影响理应是           。微信传播、传递信息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不是历史学“绑定”了微信,而是历史学“被绑定”在微信中。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沧海桑田  媒介  收集  理所当然 B . 日新月异  媒体  收集  水到渠成 C . 日新月异  媒介  搜集  水到渠成 D . 沧海桑田  媒体  搜集  理所当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是历史学“被镶嵌”在微信之中,而是历史学中嵌入了微信 B . 不是历史学中嵌入了微信,而是历史学“被镶嵌”在微信之中 C . 不是历史学中嵌入了微信,就是历史学“被镶嵌”在微信之中 D . 不是历史学“被镶嵌”在微信之中,就是历史学中嵌入了微信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渗入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模式,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 B . 深入和渗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习惯,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 C . 渗入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新的行为模式,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 D . 渗入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习惯,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
  • 8. (2020·江西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的,纪传体是司马迁创立的。司马迁的《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五部分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班固写《汉书》,将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①,即本纪、列传、志、表,这使得纪传体史书更加严整。《汉书》成为皇朝断代史的范本。然而,此后的正史并不是②。有的有志而无表,有的表、志全无,有的用“载记”写少数民族政权。但无论如何变化,③。因此,这种体裁被称为纪传体。

  • 9. (2020·江西模拟) 下面是一首题为《半山亭》的七言律诗,请依据相关知识把标有序号的四句诗分别填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合乎要求的七言律诗。

    万叠岚光冷滴衣,清泉白石锁烟扉。

    半山落日樵相语,

    ,忽有钟声出翠微。

    ①叶堕误惊幽鸟去  ②层崖峭壁疑无路  ③一径寒松僧独归  ④林空不碍断云飞

四、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