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决壅蔽(节选)

    (宋)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今夫一人之身,有一心两手而已,疾痛苛痒,动于百体之中。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至,夫手之至,岂其一一而听之心哉?心之所以素爱其身者深,而手之所以亲听于心者熟,是故不待使令而卒然以自至。圣人之治天下,亦如此而已。百官之众,四海之广,使其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土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之先至 , 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昔者汉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虚无据之法而绳天下,故小人以无法为奸。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所欲排者,有小不如法,而可指以为瑕。所欲与者,虽有所乖戾,而可借法以为解。故小人以法为奸。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 , 纷然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吏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胜数矣。故欲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晨兴而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私第;宰相日昃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昃,而论始皇之量书。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本文有删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卿大臣不能其详悉    究:考察,探求 B . 以待请属                请属:请托,指通关系 C . 则新故相              仍:仍然 D . 晨兴而罢              晏:晚上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故凡贿赂之先至        求人可使报秦 B . 纷然不决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 . 故欲事无繁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 . 则宰相不敢归安私第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一人之身、手、心来比喻一个国家之中君王臣民之间、朝野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必须上下沟通,相与为一,才能决除壅蔽,切实治理好国家。 B . 文章反面描绘宋朝之“不然”,百姓“不幸”,诉冤求告难于登天,大臣“不能究其详悉”,小吏通过“留滞”从中牟利,层层论述,通过这一现象来表明北宋天下之事皆需求助于金钱。 C . 作者针对北宋现状,援引王季晏朝、宰相日昃等史例,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陈说利弊,明辨是非,阐明“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的道理。 D . 全篇多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先论述北宋社会上下壅蔽、执法不明等弊端应当决除,证明作者所持“决壅蔽”主张的正确性与措施的势在必行,然后提出了一些决除壅蔽的措施。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是 以 天 下 可 使 为 一 身 天 子 之 贵 土 民 之 贱 可 使 相 爱 忧 患 可 使 同 缓 急 可 使 救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②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