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7·南京模拟) 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衫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已矣。

    ——王夫之《读通签论》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主张。

    2. (2) 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并辩证认识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

    3. (3) 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并归纳其思想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