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南开模拟) 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 . 丈夫之也                          冠:行冠礼 C . 往之家                            女:同“汝”,你 D . 得志,与民之                      由:由于,因为
    2.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 得为大丈夫乎 B . 富贵不能 C . 贫贱不能 D . 威武不能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 . 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对偶句,而孟子则针锋相对,同样用一个对偶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景春的不屑和鄙视。 C .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D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