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原序
吴又可
昔仲景立《伤寒论》,盖为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症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按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之症,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尝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居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 , 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论?或谓温疫一症,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谬称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
崇祯辛巳 , 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阖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 , 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
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亡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固陋,静心穷理,格 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 , 并平日所用历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节选自吴又可《温疫论》,有删改)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鹿马攸分 攸:通“悠”,深,远
B . 未有不殆者 殆:懈怠
C . 十四日必瘳 瘳:痊愈
D . 以俟高明者正之 俟:等待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 . 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 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 何生民之不幸如此 夫晋,何厌之有
-
-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症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
B .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症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
C .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症/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
D . 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症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
-
-
(4)
一名考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翻阅古籍,了解中医文化,对文中加点词语做了如下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医学经典,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B . 按,小篆字形 ,形声字,本义为用手向下压。成语“按图索骥”和《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与文中意思不同。
C . 崇祯辛巳,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其中,“辛巳”是干支纪年。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作为序号。
D . 格,文中为“纠正”之意,古文中可表达相似意思的字词还有“匡、稽”等。
-
-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主要是针对伤寒之病,后世从医者却往往将伤寒与其他病症相互混淆,容易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
B . 吴又可从临床症状、病情的急缓、病例的多寡等方面比较了感冒、伤寒、温疫三种疾病的异同,凸显了研究瘟病的紧迫性。
C . 崇祯辛巳年间,瘟疫流行,感染者众多。到了五六月份,疫病越来越严重,有的紧闭门户的人家,依旧被传染上了瘟疫。
D . 吴又可为人谦逊务实。他潜心梳理了数年来的行医经验,研究了疫气从哪里产生,又是如何传染到人的身上,立言救世。
-
-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居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
②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
③余虽固陋,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
-
-
(7)
吴又可为什么认为瘟疫患者“乃死于古册之遗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