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下·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 吴澂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 , 上智也,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 , 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醯瓮之鸡 , 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且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①夫子,这里指孔子。②醯(xī)瓮之鸡,醋中的小虫。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而问礼    适:到 B . 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    上国:京城 C . 缀文研经    缀文:写文章 D . 如天如海,而莫可    涯:天涯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    源不深望流之远 B . 上智然,而况其下者乎    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C . 修于己,不求知人    而君幸赵王 D . 及其既得 , 而游于四方也    寡人于国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设问的形式对举“游”与“不游”两种矛盾的观点开篇,不仅体现了作者引弓待发的巧智,还能启人疑窦,发人深思。 B . 本文的构思很有特点。每节末句都着眼于“游”这一话题,前三节都以“何可以不游也”这样的反诘句结尾,既使语势贯通,又强调了作者观点的倾向性。 C . 文章对比“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的现象,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语言批判了借游历为名谋取私利的卑劣人格,整句的形式强化了贬斥之情。 D . 作者肯定何太虚三十余年刻苦学习的做法,同时中肯地指出,他闭门读书会导致“寡闻寡见”,“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是他隔绝社会的表现,鼓励他作“万里之游”。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取 友 者 一 乡 未 足 而 之 一 国 一 国 未 足 而 之 天 下 犹 以 天 下 为 未 足 而 尚 友 古 之 人 焉

    5.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

      ②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