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 中国历史上发展出很高明的国家治理技术。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东汉末年,强宗大族遍布各地。随着宗族势力的强大,他们逐渐控制了东汉政府选官任官制度,形成了“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的局面,如汝南袁氏一族累世公卿,外戚窦氏更是公侯满门。强宗大族深刻地影响着基层治理。很多地方的郡县豪吏和乡官里胥就是由当地强宗大族把持。他们既要维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解决民间纠纷,甚至于担任乡里职务,处理乡里事务。

    ---摘编自李小红《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演变与创新》

    材料二  宋代之前的科举,有所谓“行卷”之说,即应试举子将自认为自创的最优秀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之前投呈给当时的名公世卿及文坛有名望地位的人,求得他们的赏识,冀图通过这种考前的人际交往和运作,影响知举官的阅卷取舍,一旦被录取,双方就有了座主、门生的师生关系……宋太祖在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即下诏:“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开宝六年(973年)更开创科举的殿试制度,把科举名次的最后决定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及第进士皆“天子门生”。后来宋廷又对科举实行“封弥、誊录”诸法,加上朝廷重典的震慑,知举官徇私舞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止。

    ---摘编自同礼《宋代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末年国家治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2. (2)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古代国家治理技术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