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
  • 1. (2020九上·温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十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忘记湖北黄鹤楼畔响起的炮声,以及他所引发的中华大地的变化。

    ——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剪辫、放脚、穿中山装,进城、恋爱、上学校……尽管从“臣民”到“国民”的路程走得十分艰辛,但无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令国人对这一新的身份逐渐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接纳。

    ——丰杰《民国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下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闸门一经打开,思想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四: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六版)》

    1. (1) 材料一中“湖北黄鹤楼畔响起的炮声”具体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从帝制走向共和”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三,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3) 结合材料四,概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4. (4)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