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课外阅读。

    为善有方

    周末,我和朋友到城郊登山,走了近1个小时,终于抵达山顶。不远处有个跛腿男人手拄拐杖,拖着蛇皮袋,正向这边着步子。他四下张望,一看就是位拾荒者。

    不一会儿,男人坐到我们对面,盯着我和朋友手上的空瓶。朋友主动与男人搭讪:“大哥,你腿脚不便,怎么还上山捡瓶子呀?”男人喘着气,笑道:“山上游客多,能捡不少瓶子呢。”望着他的腿,我不由得从皮夹中掏出20元钱,幻想着男人溢于言表的高兴与感激。男人突然板起脸,推开我的手,说:“我不需要你可怜!”他语气坚定,似乎还夹杂着怒气。

    我伸出的手僵住了。朋友马上解释:“对不起,我朋友太鲁莽了,请您原谅。”男人愤愤地走出亭子,丢下一句,“我有残疾不假,但还能干活。”我尴尬无比,低声埋怨男人不知好歹,朋友一脸深沉地看着我:“你刚刚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让他们乐意接受我们的善意。”我惭愧不已,一路上都为此闷闷不乐。

    下山途中,我们又遇到了那个男人。他正背着满满一袋子空瓶一瘸一拐地下坡。我正准备低头溜走,朋友却突然轻声对我说:“你不是想做好事吗一去帮前面的大哥背蛇皮袋。我保证,(    ) 你态度诚恳,他(    ) 会感激你。”我犹豫片刻,鼓起勇气上前:“大哥,刚才是我不对,请你原谅。”男人望了我一眼,憨厚地笑了。“下山的路不好走,我帮你背袋子吧。”我微笑地说道。男人(    )没有生气,(    )热情地跟我道谢。我扛起蛇皮袋,与男人并肩下山。一路上,我们聊着家常,有说有笑。

    有时,一颗向善的心远远不够,善意的表达才是关键。

    1.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2) 第一段中加点的“挪"不可以换成“走”,因为
    3. (3) 选文主要记叙了两件事。
    4. (4) 读完短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拾荒者?
    5. (5) 下列对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只要心里的想法是好的,就足够了,可以不拘泥于方式。 B . 善心有时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当,而被误解,造成相反的结果。 C . 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善意,才是真正的善意。
    6. (6) 读了短文,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