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同学的家长,有的是警官,有的则是军官,而自己的父亲却只是一名“民兵”,这让哈特觉得很失落,甚至是自卑。
②父亲曾告诉过哈特,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直渴望为国效命,为民效力。毕业于本宁堡步兵军官学院的他,在二战后期,本来要率领一支队伍进攻日本,可美国空军突然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结果他没去成,最后退役回到家中。
③之后,父亲一边开着一家杂货铺,一边参加新泽西州国民警卫队,成为一名“民兵”。
④哈特14岁那年,纽瓦克发生了暴乱,当地警方控制局面有些吃力,新泽西国民警卫队被要求去火速增援。临走前,作为领队的父亲轻松地对哈特说:“一小撮破坏分子而已,我能轻松搞定。”
⑤果然,很快,暴乱便被平定了下来,当被哈特问及到有没有跟暴乱分子面对面地交火时,父亲露出一脸的不屑:“那些家伙,都是一群胆小鬼,看见我和队友站在敞篷吉普车上,荷枪实弹的威武模样,很快便吓得投降了。”
⑥哈特失望极了,他本来计划要将父亲穿梭在硝烟弥漫的街头,跟暴乱分子激战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哪怕父亲只打了一枪,他也可以添油加醋地将其渲染一番,以彻底颠覆父亲在同学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民兵”的形象,可是……
⑦“哎,多好的机会呀。”哈特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看来,您注定一辈子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民兵’,不可能再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战绩和功勋了。”
⑧哈特34岁时,父亲因病永远离开了他,在追悼会上,他将父亲生前的许多照片和遗物都一一陈列了出来。追悼会快要结束时,突然来了一大批人,他们都是父亲生前在国民警卫队的老战友。
⑨有一个叫希尔的“中士”把哈特拉到一旁,疑惑地问:“您爸的那枚‘国民警卫队嘉奖勋章’为何没摆放出来?那可是他生前冒着牺牲的危险得来的。”
⑩“什么勋章?”哈特疑惑地回应道,“我从来都没见过,父亲也从未跟我提过。”
⑪“是吗?那你还记得20年前发生的纽瓦克暴乱事件吧,你的父亲,是当时一名最勇敢和出色的战士。”希尔说。
⑫“我们被召集到一座楼房的前面。”希尔开始娓娓道来,“新泽西的警察已经架好了十多挺机枪。”
⑬“一名高级警官说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攻下它,所有的武器——子弹、手榴弹、催泪弹,都给打出去。”
⑭“但你父亲不同意,他说,如果据点里有无辜的百姓呢?”
⑮“你父亲说‘给我五分钟,然后再进攻,算我求您了’。”
⑯“那名警官同意了,你父亲猫着身子朝楼房一步步地走去。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楼房里的冷枪随时可以打中你父亲,让他永远都见不到你了。好在,没人开枪,你父亲来到楼房前,对着里面说:‘我是国民警卫队的,我来领你们去安全的地方。’门开了,二十七八个黑人中学生从里面跑了出来,他们浑身哆嗦,哭哭啼啼,你父亲伸出双手安抚他们,并带他们离开。”
⑰后来得知隐匿在楼房里的暴乱分子看到国民警卫队赶来了,便立即从一个暗道里逃跑了,如果当时发动进攻,后果不堪设想。“是您父亲让二十多个孩子免于被误杀或误伤,他因此获得一枚代表着荣耀的‘国民警卫队嘉奖勋章’。”
⑱回到家中,哈特在一个废旧纸箱的最底层终于找到了那枚落满灰尘的勋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想,父亲即使被授予美国最高军事勋章——“国会荣誉勋章”,也不为过,因为还有什么比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主动去营救非亲非故的他人更勇敢的事?
⑲尽管去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不要在乎外界的眼光,如果成了,也不要去宣扬,要保持内敛和低调,哈特突然明白了父亲藏勋章的原因。
(选自《安徽青年报》)
故事情节 |
自己的父亲只是一名民兵 |
参加平定纽瓦克暴乱 |
老战友讲父亲的英雄事 |
哈特态度 |
① |
② |
③ |
①概括标题“‘民兵’父亲的勋章”的作用。
②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突出父亲的形象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链接材料)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鲁迅《故乡》)
表达方式:本文链接材料
表达效果:本文
链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