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 , 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虎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
(1)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B . 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C . 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D . 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随例迁长安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 . 由是以孝闻 闻道有先后
C . 安可诬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 . 隋文帝览而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给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字与名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B . 年号一般是由君主发起的,文中的建德、开皇都是年号,宣帝、武帝则是庙号。
C . 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或皇后死称“崩”,皇子诸侯、公主或宠妃死称“薨”。
D . 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他的事迹被编列到了《孝义传》中。
B . 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 . 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后又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了皇帝的八大过失。
D . 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秉性刚直,担任谏官后被排斥打击,最终被免职,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
-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
②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
-
(6)
请结合全文,总结赞美或嘉奖过乐运的人有哪些?原因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