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 |
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
1996年 |
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
2000年 |
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
2001年 |
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