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二上·秦皇岛期末) 材料一: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决定走自己的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要把 “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在艺术方面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必要的。”

    ——摘编自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

    材料二:1957年5月中央开始布置反右派活动,为了充分“引蛇出洞”、“放出毒草”,毛泽东指示鼓励知识分子“大鸣大放”,“大鸣大放”成为反右派的一种政策。1957年6月8日,党中央正式作出反右派运动的决策,之后“百家争鸣”当然就不可能再有“右派”知识分子参加了。没有知识分子参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成了一支独秀,一家独鸣了。

    ——摘编自曲洛松《从政策到策略——1956—1957年“双百方针”的嬗变》

    材料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摘编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双百”方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
    3. (3) 材料三中提出的“双百”方针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