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全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 , 徐行,问释之秦之版。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万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久之,释之卒。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B .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C .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人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D .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谒者,古时指负责接待宾客的人;也是官名,但职掌各朝则不尽相同。
B . 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樊哙即做过参乘。
C . 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D . 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指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释之胸襟坦荡,敢于直言。汉文帝要授予表现欲极强的啬夫为上林令的时候,张释之用史实和道理加以劝说,告诫君王为避免上行下效,做事要谨慎。
B . 张释之不畏皇权,刚正不阿。他认为即使是皇族也不能不遵守法度,当初太子因违规乘车,就受到了张释之的弹劾,后经薄太后出面,才得以进入宫中。
C . 张释之依律执法,量刑有度。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张释之依照法律处罚他,文帝勃然大怒要求重判,张释之劝告皇帝要根据犯罪程度依罪量刑。
D . 张释之初仕不顺,晚景凄凉。他因家中资财而做了骑郎,但十年未曾升职。景帝即位后,张释之很恐惧。果然景帝不能尽弃前嫌,将他贬作了淮南王相。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②吾属廷尉者,欲致乏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