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直讲①书
[宋]苏轼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②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③ , 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④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减)
(注释)①梅直讲: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1060),时任国子监直讲。②执事:此指梅尧臣,不直称对方,表示尊敬。③非亲旧为之请属:“属”,同“嘱”,托付。④《传》:《左传》。
退 而 思 之 人 不 可 以 苟 富 贵 亦 不 可 以 徒 贫 贱。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A.矣 B.也)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