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问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

    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 (1) 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 . 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 . 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 .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2. (2) “红烛”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请写出这一意象的三个特点,并分析其内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