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下·桐城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材料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区内东、西部建筑布局的对称轴,也是北京城市建设中的突出成就,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中轴线沿途,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院长冯午生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非遗”教育的研究,他认为在青少年中普及“非遗”教育,首先应从教师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非遗”的内涵,并有了系统化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中。

    2019 年 1 月,冯午生将他的“非遗”教育理念带到了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学校,开设了“北京中轴线‘非遗’教育方法的探讨”专题讲座。讲座中,冯院长提到“非遗”教育对青少年有着很多正面影响,如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合作识与职业素养等。但是,“非遗”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面临缺少资源、各学段衔接难等问题。对此,冯院长给岀的解决方案是开展“北京市中轴线非遗元素手工表达”项目。抓住“手工”这一特色,可以将“非遗”教育与学校课程、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并用手工课衔接各学段。

    (摘编自《知识就是力量》)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岀现了危机。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摘编自中国民俗学网)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B . 冯午生先生认为通过手工表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非遗”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C . 教师只要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就一定能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当中去。 D . 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2. (2) 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
    3. (3) 说说材料三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4. (4) 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