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临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已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 , 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B .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C .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D .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刺史,职官名。古代掌管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 . 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梁甫山祭地称为“禅”。 C . 契丹,是我国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元朝时耶律阿保机合并各部自号为王。 D . 知政事,也称为“参政”,唐代设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九龄聪敏睿智。他擅长写文章,曾用书信向广州刺史王方庆谋求职位,王方庆非常赞赏他并预言张九龄将来大有作为。 B . 张九龄敢于直言。对于张说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且对他们加以晋升之事,张九龄认为应注重德望功勋。 C . 张九龄目光长远。张说上奏请求朝廷处死安禄山,张九龄预见安禄山有谋反之心亦建议处死安禄山,皇帝未许,留下祸患。 D . 张九龄交友有道。他知人识人,所结交的好友们如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等人也都是当时很有才干之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②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