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靖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主流电视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话语权,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仍然要面对诸多文化审美困境。首先,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意味着强势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可以超越时空,被其他群体认知甚至认同,极端者甚至会导致文化霸权;弱势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向强势文化迁移,成为强势文化的追随者,由此也会催生文化焦虑。其次,经济的全球化也可能引发人类社会审美情感的普遍钝化。在消费社会,人的官能被持续刺激,感情被交换,情感生态出现失衡。在信息社会,人们的时间越发碎片化,心态浮躁不安,灵魂无处安放,急需审美救赎。

    从审美经验来看,文化艺术只有表达本土审美观念,才能激发群体成员的共情共鸣,唤起民族文化记忆,强化群体文化认同。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故事。基于此,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进行创新,抒写国人情感,构建集体认同。

    在此,《中国诗词大会》用绚丽的视听手段、精彩的环节设计让观众回味唐诗宋词的豪放与婉约,感受东方诗意人生,重塑中华审美情趣;《经典咏流传》用现代音乐形式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演绎,捕捉细腻的人情人性,使观众在曼妙的国风旋律中找到情感皈依;《朗读者》用温暖的古音传递文学与情感之美,浸润观众的心灵,唤起全民朗读的热情:《国家宝藏》以“馆藏国宝文物为立足点,利用情景再现方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力;《衣尚中国》则聚焦中华传统服饰艺术,探寻服饰背后的美学精神,通过“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创演空间”多重演绎,唤醒观者的文化记忆、激活受众的情感认同,让美融入生活。

    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借助民族文化符号,综合运用舞台艺术的多重手段,调动了戏剧、绘画、舞蹁、书法、武术等艺术元素,塑造了符合当代中国人欣赏习惯的审美意象。在这些具有“中国意象”的符号背后是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节目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整体观照,既凝聚了观众的民族集体认同。同时也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应该担负起文化自觉的责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重塑中国本土美学的审美自信,加快实现文化审美自主转型能力,为构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语言体系起到重要作用,使中国传统东方美学走向世界,进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摘编自《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主流电视媒体要坚守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 B .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人类社会审美情感的普遍钝化,这给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带来困难。 C . 文化艺术表达了本土审美观念,就能激发群体成员的共情共鸣,强化群体文化认同。 D . 一些节目凝聚了观众的民族集体认同,因而能整体观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象。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列举《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例子来充分论证观点。 B . 文章在全球化浪潮冲击和文化传播面对诸多文化审美困境的背景下展开论证。 C . 文章先总述,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并提出希望,思想清晰。 D . 文章最后引用费孝通先生的话点明论点,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又增添了文采。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无论对强势国家或民族还是弱势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定影响。 B . 人们情感生态出现失衡,急需审美救赎,这是影响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主要因素。 C . 《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D . 历史人物、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是某些具有“中国意象”符号的节目的重要创作源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