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味药 徐嘉青
刘家屯有个刘氏祖传喉科,专门看烂嘴、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病,用祖传配方熬制的药面子,哪儿烂就抹哪儿,药效奇佳,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喜欢来这儿看病。
刘氏喉科的祖上立了个规矩,传媳不传儿。这一代刘氏喉科的传人叫崔菊花。她生了三个儿子,等儿子们都娶了媳妇,按照祖训,要把秘方传给儿媳们。
秘方只能传给一人。但三个儿媳都指望着自己能够成为刘氏喉科的传人,那意味着以后的生活要比别人家过得更宽裕。
这天晚上,崔菊花叫来三个儿媳。崔菊花严肃地说:“按照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我把咱老刘家祖传治喉病的秘方传给你们妯娌仨。”
三个儿媳相互对视了一下,都愣住了——传人只能有一个,咋会是传给仨呢?崔菊花继续说:“为避免妯娌之间闹矛盾,秘方得有个传法。这秘方一共有三味药,我先传给你们两味,学到手后,你们各自开门营业。你们放心,有了这两味药也能治病,就是疗效差那么一点点。你们仨人中谁做得好,病人夸赞得多,我就把秘方中的第三味药传给她,让她成为刘氏喉科的正式传人,另外两个就要关门歇业,寻找别的门路。”
就这样,三个儿媳跟着崔菊花学秘方,没多久,就把其中两味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全都学会了,然后各自在村里开了一间喉科诊所。
诊所开起来后,老大媳妇就动起了脑子,怎么才能拉到更多的病号呢?老大媳妇的娘家是大户,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大帮,她回去一打招呼,很快就有了病号。老二媳妇虽说娘家是小门小户,可脑瓜子灵,她让丈夫没事儿就到村口转悠,看到模样像是来看病的,就介绍到自家诊所来。这法子倒也灵便,很快她那里也来了不少病号。老三媳妇则老老实实地待在诊所里,等着病号上门。
刘氏喉科在当地的名声很响亮,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不可能把所有的病号都拉到自个儿的诊所里去,总会有漏网的。还真别说,这天,就有个老太太抱着孩子到了老三媳妇的诊所里,一进门就叫喊道:“人呢?快点来给我孙子看看!”
老三媳妇连忙从里屋走出来,让孩子平躺在自己的腿上。老三媳妇吩咐孩子把嘴巴张开,往里面一看,果然好几处都患上了溃疡。
老三媳妇取来祖传的一红一白两味药,先把红色的药末抹到溃烂处,等了两三分钟,又把白色的药末抹到溃烂处。要说这祖传的药方效果还真不错,起初孩子还挣扎着不愿意抹药,可等药抹上去后,他渐渐地止住了哭声,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老三媳妇,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看到孩子笑了,老太太放心了,也不再大呼小叫了。结过账,老太太拉着孩子打算离开,谁知孩子竟扭扭捏捏地不走,还回过头眼巴巴地望着老三媳妇。
老三媳妇一看,立刻就明白了,笑着说:“孩子估摸着是饿了,这是闻着吃食的香味儿了。”
原来这会儿正是午饭时间,老太太他们来之前,老三媳妇正在里屋吃烫炒面,一听说有病人,扔下碗就出来了。老太太听老三媳妇这么一说,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刚要数落孩子,老三媳妇一把将孩子拉过来,说:“谁家的小孩儿不馋嘴?这几天孩子嘴疼,肯定没怎么吃东西,饿坏了,我这里有刚烫好的炒面,香着哩!”
说完,老三媳妇从里屋端出烫炒面。孩子吃完烫炒面,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老三媳妇笑着对老太太说:“小家伙挺机灵,刚抹上药,药还起着作用,嘴里不觉得疼,能吃点东西。明后天你们再来两趟,我给抹点药,就能好利索了。”
第二天,祖孙俩如约前来,老三媳妇细心地给孩子抹上药。还真如她所说,也就抹了三回,孩子的溃疡就好了。老三媳妇心疼孩子,每次都给他准备点吃的。
这次以后,来老三媳妇这里看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不管病人是多是少,也不管病人年龄大小,老三媳妇都同样耐心细致。上完药后,只要病人能吃东西,她都会免费提供一些点心。这样一来,老三媳妇的名声就传得更远了。
半年的考察期很快就过去了,崔菊花再一次把三个儿媳叫到了一起说:“愿赌服输,我宣布,从今天起由老三媳妇接管刘氏喉科,第三味药我传给她。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你俩就把铺子关了,剩余的药全都交给老三媳妇!”
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倒也听话,知道自己没有争过老三媳妇,就照着崔菊花的吩咐,关了铺子,上交了治疗烂嘴的药。
等屋子里只剩下崔菊花和老三媳妇两个人后,崔菊花笑着对老三媳妇说:“老三家里的,我先恭喜你了,顺利成为咱老刘家的喉科传人。这第三味药嘛,真的没啥稀奇的,你先看看这张纸。”说完,崔菊花从旁边的抽屉里拿出一张颜色发黄的纸递了过去。老三媳妇接过来一看,不由得惊讶不已。
只见纸上是这么写的:“把面粉放到锅里翻炒至黄褐色,晾凉后装成小包备用。”
这第三味药哪里是用来治病的,分明是让人吃的嘛!
后来,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这第三味药只是炒面粉,大感意外。可事到如今,她们早已忘记前两味药的制作方法,只能望着“祖传喉科”的牌子怅然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