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答,朔州静边官庄人。少尝为北边屯田小吏,会大元兵入境,朝命徙唐括族内地,沃衍留不徙,率本部族愿从者入保朔州南山茶杞沟,有众数千,推沃衍为招抚使,号其沟曰府,故残破镇县徒党日集,官军不能制。又与大兵战,连获小捷。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武州屡经残毁,沃衍入州未几,而大兵来攻,死战二十七昼夜不能拔,乃退,时贞祐二年二月也。既而朝廷以武州终不可守,令沃衍迁其军民驻哥岚州,以武州功擢为本州防御使。俄升寄岚为节镇,以沃衍为节度使,仍诏谕曰:“卿于国尽忠,累有劳绩。今特升三品,恩亦厚矣,其益励忠勤,与宣抚司辑睦以安军民。”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兴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战功,赐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中京留守。六月,进拜元帅右监军,仍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二年春,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正大二年,进拜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三峰山之败,沃衍走钧州。其部曲白留奴、呆刘胜既降,请于大帅,愿入钧招沃衍。大帅质留奴,令胜入钧见沃衍,道大帅意,降则当授大官。沃衍善言慰抚之,使前,拔剑斫之,曰:“我起身细微,蒙国大恩,汝欲以此污我耶!”遂遗语部曲后事,望汴京拜且哭曰:“无面目见朝廷,惟有一死耳。”即自缢。部曲举火并所寓屋焚之,从死者十余人。沃衍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六十一》)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B . 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C . 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D . 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 赐姓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杨沃衍因屡立战功被皇帝赐姓兀林答。
B . 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政府利用这种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C . 诏在先秦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秦汉以后则专用于帝王向下属或大众的命令。
D . 拜原本为一种礼节,另有拜见、授官等意。“进拜元帅右监军”是“拜见”之意。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沃衍被推为首领,受招率众归顺朝廷。杨沃衍本为屯田小吏,元军入境时未按朝廷要求迁徙内地,带领数千人与元军作战并获小胜,后接受招纳。
B . 杨沃衍多次获战功,不断受到皇帝提拔。杨沃衍被金宣帝任命为武州刺史,与元军殊死作战二十七昼夜后元军撤退。皇帝因他忠于国家而下诏嘉奖。
C . 杨沃衍获皇帝赐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杨沃衍先担任后兼任中京留守。担任中京留守期间,曾追击南下抢掠的数百元军,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军。
D . 杨沃衍拒诱不降元,自缢而死以报国恩。杨沃衍战败后逃到钧州,他的家奴有两人投降元军,其中一人来劝降,被他以剑砍斫;他壮烈地以死殉国。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②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
-
(5)
杨沃衍是怎样践行了他做“大丈夫”的志向的?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