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春晚出圈谈科技赋能传统晚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元素被运用于大型晚会活动之中。今年的河南春晚火爆出圈,紧接着“元宵奇妙夜”唐宫小姐姐们的回归,再次封神!整个元宵晚会全程没有主持人,用巧妙丝滑的串场、喜庆但不庸俗的配色、让这台首次博物院实拍的综艺晚会迅速出圈,占领多个热搜。
科技如何赋能传统演艺节目?
“艺术创造是一个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像在一般的生产过程中一样,技术是个决定性的因素,技术的进步与否直接彩响着作品的艺术倾向与政治倾向。”——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晚会活动中的艺术家们提供无限可能的创作空间,数字化时代的观众期盼在晚会出现优秀文化内容的同时,也对晚会整体艺术呈现有了更高的期待。
文艺晚会本就承载着传统文化及思想的传承与发扬的任务。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可以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冷硬束之高阁的文物,让历史真正“活”起来和时代产生共鸣。河南卫视春晚《唐宫盛宴》运用了5G+AR的特效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让扮演威唐俑的舞蹈演员们宛如从古画中走出,背景从仕女画到泼墨山水到最后舞台上平地起宫墙都很震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的《2021元宵戏曲晚会》将梅兰芳先生在1920年创排的元宵应节戏——《上元夫人》创造性地“复活”。京剧名家史依弘现场扮演的上元夫人,与动态化再现的梅兰芳先生上元夫人舞谱影像,用科技手段叠映交融。
“科技+演艺”:是拯救文艺晚会的万能解药吗?
为了突破传统的演艺模式,央视与各大卫视越来越热衷于利用最新的科技打造宏大、丽的场景艺术,营造极致的视觉盛宴,但是“科技+演艺节目”并非文艺晚会的万能解药。
先进的科技是将创意设计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基石,是创造性传播传统文化和扩展想象空间的技术支撑,是丰富创意内涵、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的重要引擎。但科技元素运用不宜过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弱化节目内容本身的感染力。所以科技只是辅助手段,文化之魂才是核心。
比如央视春晚努力应用VR十AR等技术,将裸眼效釆打造得像梦境般,但如此众多的歌舞类节目全都应用如此华丽的效果,未免使观众有些审美疲劳、眼花缭乱。春晚导演在《山水霓裳》中竭尽全力地发挥出了科技对舞美效果的助力,科技手段赋能下的场景艺术似乎成为了节目的主体,如此宏大、繁复、绚丽的场景变化让观众在感官上无法兼顾李宇春的演唱以及40多位模特身上的华丽服饰。时装表演和李宇春的演唱变成了为场景变换和科技感呈现而设置的摆件和道具。
火爆出圈《唐宫夜宴》带来的启示
河南春晚的“出圈”、走红,总导演陈雷认为这实属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让历史活起来,才能和时代产生共鸣。我们‘复活’了历史人物,带给观众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自然能引发观众共鸣。”
《唐宫夜宴》和河南卫视元宵晚会的出圈,给传统的晚会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一台好的晚会所能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气质,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年轻人开始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多样化、个性化才是能与之缔结的沟通桥梁。如何创造性的利用文艺晚会传播传统文化,创造出让大众产生共鸣尤其是被年轻观众认可的晚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时间 |
2021年3月25日 |
|
采访方式 |
电话采访 |
|
采访目的 |
1) |
|
采访对象 |
导演(陈雷) |
|
采访问题 |
问题一:您当初是如何想到用熟悉的陌生感来引发观众共鸣的? |
问题2) 理由3) |